“先从本质上改过来,再慢慢去改名义上的东西,前者毕竟是我们要追求的,后者只是一个附属品。
不解散红教,以红教的名义,掌握权利,
不仅让名誉归于红教,还能不断削减李唐的影响。”
赵桂熠总结道。
“一个名义上的差距,居然会有这么多学问。”
王铁志咂了咂嘴,感觉不明所以。
我虽然不懂,但我大受震撼。JPG
其他人都若有所思的样子,应该也是在分析这里边的利弊。
“不得不说,在实力并不完全足够的情况下,把它限制在皇室的内斗,其实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李明伟仔细思考了一下这些东西,很快就明白过来其中的利弊。
赵桂熠看到这,也不由得再一次感叹道:
古人只是没有往这方面去想,而并不是傻,
给他们一个大方向,他们能很快的给出结论。
自己都没能想到,
自己随口一提,那群人居然制造出了简易工业机床;
随口一提,他们制造了蒸汽机以及蒸汽火车车头。
天地良心,自己真的只是随口一提。
“原来如此,我们发展如此迅速,不也正是把名放在了利的后面吗?”
李明伟恍然大悟,红教从一开始,到现在也不过五六年的时光。
可是呢?从一个几个人的小组织,变成现在最大的造反头子,只差半步就能登临大宝,成为世上最有权利的组织。
这其中如同云泥之异,常人想要跨越这么大的差距,一生都不太够,更何况只有五六年,很多老人都私下称呼赵桂熠为天生圣人,这也是原因之一。
不仅是总体的思想方针没有问题,赵桂熠在其中,起着绝对不可磨灭的作用,经过他手的命令,基本上没有一道出错过。
而且在大方向上的把控也十分精准,就好像能够提前预知到世上的一切一样,可以说是定海神针一样的存在。
李明伟回忆了一下,纵观所有的政令,好像都没有太过于把名声放的太重。
虽然现在被很多文人士子所唾弃,但所有的好处,却是一丝不少的吃到了嘴里。
而且现在在百姓的口中,红教也是颇有威望的,这种民心也是利的一种,说句不好听的,就李唐的做法,赵桂熠振臂一呼,百姓绝对赢粮而影从。
也正是这一切,才造就了今天的红教。
“既然不是见色起意,那我无条件支持赵桂熠的做法。”
稍加思索,就能得出这一行为,到底是有利还是有弊,既然是有利的,那么自然,反对力度就没有那么大了。
有了率先表态的人,自然也会有跟从的人,这一场小小的风波也就此化解了,只不过未来的体系中,多了皇帝这么一个世袭的,只有代表意义的位置。
一个虚名,能带来如此多的好处,谁不乐意?
赵桂熠其实也并非没有私心,如果自己和李长安有了后代,留一个终身制的位置,实际上也是留了一条后路。
此刻,长安城内,李二躺在观音婢怀中,心里还在想着自己的女儿。
“观音婢,你说长安现在怎么样了?”
李世民脸上的表情有些古怪,不知道是在想着什么?
“不知道,估计应该死了吧。”
观音婢脸上一副毫不在意的表情,像是跟她没有一点儿关系似的。
“我还以为你会偷偷给一些东西呢,没想到你居然也丝毫未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