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派

跨境派

跨境派,专注跨境行业新闻资讯、跨境电商知识分享!

当前位置:首页 > 平台政策 > 银行“内卷”严重 存款利率仍有下调空间

银行“内卷”严重 存款利率仍有下调空间

时间:2024-11-16 16:55:01 来源:网络16 作者:admin 栏目:平台政策 阅读:

标签: 空间  利率  严重  存款  银行 
阅读本书更多章节>>>>


冉学东

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金融改革的核心议题,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已经形成了市场化的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以及较为完整的市场化利率体系,也就是以7天期逆回购利率为政策利率,影响货币市场利率包括同业存单利率和债券市场利率,比如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并影响存贷款利率,这其中包括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和银行存款挂牌利率。

在不久前发布的2024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央行就此议题进行了论述。央行指出,在这个市场化利率的传动机制中,政策利率已经能够有效传导,比如,2019年8月到2024年8月, 7天期逆回购利率累计下调0.85个百分点,3个月期同业存单收益率和10年期国债收益率均下降约0.9个百分点。

央行同时强调,存贷款利率与政策利率调整幅度存在较大偏离:同期,1年期LPR累计下降0.9个百分点,而银行贷款平均利率降幅为1.9 个百分点;定期存款平均利率的降幅则仅为0.5个百分点。

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央行认为主要是市场竞争激烈,银行“内卷”严重。贷款方面,利率“下行快”,在有效信贷需求不足情况下,银行过度竞争贷款,部分贷款利率,特别是大企业贷款利率明显低于同期限国债收益率。极少数银行为抢占市场份额,还出现以显著低于保本点的利率水平发放房贷的情况。比如,此前出现的某些大企业贷款利率出现存贷款利率倒挂的局面,而近期市场传出房贷利率低于公积金贷款利率的情况,反映了某些银行过度竞争。

而在存款方面,利率“降不动”,银行存在规模情结,认为存款是“立行之本”,在月末、季末等业绩考核时点,出现一些“高息买存款”“花钱买指标”行为。一些银行还通过手工补息等操作把下调的存款利率又补回来,实际利率“明降实升”。部分银行还不惜高息吸收同业存款,或以远高于市场的利率水平来进行存款投标,推升了付息率。存贷款市场的利率传导效率受损影响调控效果,制约货币政策空间。

目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大,有效需求不足,预期弱,央行的货币政策思路应该是加大逆周期调节思路,在利率政策方面,必须大力度降息,今年以来央行已经降息多次,但是央行指出:“进一步降息面临着净息差和汇率内外部双重约束。”

净息差收窄是内部约束,目前上半年,商业银行净息差1.54%,同比下降0.19个百分点。就上市银行的净息差而言,媒体报道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42家A股上市银行的平均净息差为1.64%,较2023年末下降0.14个百分点。按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2023年4月10日发布的《合格审慎评估实施办法(2023年修订版)》,净息差1.8%是警戒线。也就是说,目前已有30家A股上市银行净息差低于1.8%。

今年前三季度银行净息差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工商银行净息差收窄幅度较大。截至9月末,该行净息差1.43%,同比减少24个基点。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净息差分别为1.41%、1.52%,均同比减少23个基点。

而汇率方面,此次美国大选中特朗普获胜,直接导致美元指数大幅攀升,目前已经涨超107点,人民币汇率也贬值到了7.26。特朗普的政策主要是提高关税,扩大财政赤字,对内实行降税政策,并且进一步收紧移民政策,驱赶非法移民等,这些政策的最终落点在进一步推升通胀,这导致资金向美元资产流动,推升美元汇率和美债收益率。

过去一段时期,人行针对存贷款利率传导机制不畅所采取的一些举措包括规范存款利率定价、商业银行一再下调存款利率,建立存款招投标利率报备机制、规范手工补息、降低存量房贷利率,督促银行不发放税后利率低于同期限国债收益率的贷款、要求同业活期存款利率不明显高于政策利率等等。

笔者认为,未来央行还可能在这方面进一步有动作,比如降低公积金贷款利率等。未来加强商业银行资产负债利率的联动将是主要趋势,由于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企业贷款动力不足,商业银行必须通过降低贷款利率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与此同时,为了保持净息差不下降,必然要进一步降低存款利率,这是未来的大势所趋。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张志伟

阅读本书更多章节>>>>

本文链接:https://www.kjpai.cn/zhengce/195860.html,文章来源:网络16,作者:admin,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