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保险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路径思考|金融与科技
时间:2024-10-04 18:51:00 来源:网络16 作者:admin 栏目:平台政策 阅读:
文/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周臻,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与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联合培养博士生张佩
科技金融的核心在于促进资本参与到创新过程中,其中科技保险扮演风险管理的关键角色,弥补了传统金融工具的不足。在政府引导下,科技保险不乏散点式创新,但政策性试点迟迟未能商业化,其症结在于科技企业风险具有无形性、多样性、前沿性、成本约束性等特点,导致信息不对称问题突出,风险可保性较差,亟须针对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风险的综合优化方案,这需要各级政府部门、保险公司、商业银行等机构共同参与。
2023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做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新质生产力的创新和培育离不开金融支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也先后多次出台关于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意见,推动银行业保险业聚焦创新发展,精准高效服务新质生产力。
科技保险与新质生产力的作用机制
科技保险与科技金融
科技金融的核心在于促进资本参与到创新过程中,分散创新型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并使得参与者能够共享创新带来的收益。在科技金融体系中,科技保险扮演风险管理的关键角色,弥补了传统金融工具的不足。银行主要通过贷款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不针对具体的风险,是解决企业融资需求、资金约束的一统化方案。科技保险则是精准针对科创企业各项具体经营风险,由保险公司提供保险赔付、保单贷款等服务,来分散和转移企业的技术创新、资金短缺等核心风险,在风险发生前强化科技企业风险监管和约束,在风险发生后提供资金补偿。因此,相较于传统的银行信贷等金融工具,科技保险可以更好地激励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活动,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科技保险在科技金融中的独特作用还体现在其对创新生态的支持上。有了风险保障,企业在创新过程中可以更大胆地进行技术研发和市场开拓,减少了因技术失败或市场变化带来的巨大损失。相比之下,银行贷款通常设置较高的抵押和严格的还款条件,限制了企业在高风险、高回报领域的探索。科技保险的引入,使得科技金融不仅是资金供给,更是全方位的风险管理和支持体系。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在2024陆家嘴论坛上也指出,保险业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着力点在于加快健全涵盖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的保险产品体系。
科技保险与财政激励
相较于传统保险,科技保险面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更为突出,主要是因为投保标的专业化程度高,保险公司与科技企业在风险评估方面存在知识差距,而且保障实施过程复杂,导致保险公司难以进行准确的风险定价和定损理赔。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逆向选择问题可能凸显,即高风险企业更倾向于购买保险,低风险企业则不投保,使得保险池风险水平上升;同时,道德风险可能导致科技企业投保后在研发上有一定懈怠——“忽视”研发过程中暴露的风险,进一步增加保险公司的赔付压力,从而引发市场失灵。
科技保险除了满足科创企业对确定性的需求之外,还具备促进科技创新和经济增长的社会效益。现实中,科技保险通过增强科技创新扶持体系的有效性,促进创新从而推动长期的经济和就业增长。然而,科技保险的创新成本和底层风险是由投资开发创新型产品的保险公司以及“消费”科技保险的企业承担的。因此,激励保险公司进行科技保险产品创新和业务推动离不开必要的政府干预。
我国科技保险一直采用“政府引导”加“市场化运作”的发展模式,在国家大方针的引领下,部分地方政府阶段性地对科技保险试点实行保费补贴和财税支持,但科技保险依然处于供需两不旺的状态,主要表现为供给端对科技风险覆盖面、针对性不足,需求端投保率、续保率低。例如
2020-2022年的北京知识产权险试点,实施三年间,政府给予最高100%的保费补贴,累计保障金额53.9亿元,保费补贴5300万元。根据官方通报数据,三年间共434家企业参保,仅发生三笔理赔,共计86万元,三年续保率只有1.4%,几乎所有科技企业在第二、三年政府不再全额补贴保费后选择不再续保。
本文基于对深圳市光明区科技企业的实地调研和深度访谈,着重探讨当前科技保险发展的现状及主要问题,并为继续完善科技保险以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路径参考。
科技保险发展现状及问题
深圳是最早开展科技保险试点的城市之一,在科技产业先进性和科技保险需求方面有较好基础,光明区作为新成立的“科技重镇”,早早引入科技保险等金融工具,光明区政府对科技保险的支持也走在前列,吸引了国任保险等创新型财产险公司,为科技企业提供风险保障。2024年7月,五道口金融学院实践支队开展科技保险调研,聚焦光明区三大产业:合成生物、智能传感和超高清视频显示,覆盖从初创期、成长期到成熟期全生命周期,以及大、中、小规模的企业。在走访近20家企业后,我们发现科技保险尚不能满足科技企业的风险管理需求。
需求端视角
从调研问卷结果来看,科技企业对知识产权被侵权保险、融资保证保险、研发及科技成果转化的费用及责任险关注度最高(见图1),但暂未投保,主要出于以下两点原因。
一是对科技保险缺乏了解。科技企业对于保险可提供的风险分散、补偿机制和相关补贴政策缺乏了解。一方面是由于现有科技保险试点范围狭小,缺乏试点效果和成果披露;另一方面是由于保险公司缺乏推介激励,更倾向于推荐成熟险种。
二是对科技保险的风险管理效果存疑。一方面,初创期企业缺乏风险管理知识和意识,风险管理手段单一,对科技风险主要采取“自留”;另一方面,尽管部分城市对知识产权险提供补贴,但知识产权诉讼机制、知识产权交易及定价机制的配套不足,保险定损理赔困难,保险产品设计不完善,企业借助保险开展维权的意愿相对较弱。
案例1:某高清LED显示面板企业,拥有多个全倒装COB(Chip-on-Board)封装、空间像素控制相关专利,由于高清显示行业内专利侵权现象普遍,企业面临较大知识产权风险。谈及通过知识产权险进行风险防范时,其表示,企业十分重视知识产权风险,充分布局、注册相关专利,也曾多次进行知识产权诉讼,但维权费用及时间成本较高,且竞争对手稍加改动即可绕过限制,诉讼意义不大,知识产权险主要是对知识产权诉讼费用提供补偿,企业购买意愿不强。
供给端视角
一是对研发阶段覆盖不足。科技保险存在风险识别难、产品定价难、理赔鉴定难等问题,已推行的科技保险更多集中于成熟制造类企业的量产和销售环节,帮助初创科技企业解决融资困难、研发风险的保险产品供给较少。
案例2:某多能干细胞(iPSC)研究及基因编辑技术研发企业,目前主要有三个管线在研。根据公司临床实验规划,仍存在着2亿元左右的资金缺口,由于当前资本市场普遍对生物行业信心不足,市场化融资困难。该企业作为创新型中小企业,已经有政府的五年无息贷款支持以及1000万元项目补贴。谈及科技保险,企业表示对于经营风险有心理预期,只需要覆盖研发等非经营风险。由于企业目前无产品营收,主要依靠股权融资和少量合作研发及咨询收入,对保费和赔付额较为关注,暂无较为匹配的保险产品。
二是对无形资产风险覆盖不足。传统财产险只针对有形资产,科技企业的核心资产往往是无形资产,更需要对数据、知识产权和人才的保护。现行的许多科技险种不过是传统财产险的简单“变形”,本质上与厂房财产险、高管意外险等传统险种别无二致。开发创新险种需要大量资金和人力投入,目前政策激励主要通过保费补贴作用在需求端,对供给端保险公司的资金和数据资源支持较少......
清华大学“‘金’研科技策,融促光明行”科技金融实践支队其他成员对本文亦有贡献。
付费¥5
阅读全文
文章来源丨《清华金融评论》2024年9月刊总第130期
编辑丨王茅
责编丨兰银帆
Review of Past Articles -
01
02
本文链接:https://www.kjpai.cn/zhengce/187250.html,文章来源:网络16,作者:admin,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上一篇:“十一”假期前四日,北京60个商圈迎客近2700万人次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