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理念及路径探讨
时间:2024-09-25 08:13:06 来源:网络16 作者:admin 栏目:平台政策 阅读:
文/远东资信评估有限公司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简尚波
信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对于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金融强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文章聚焦注重产业功能建设与制度理念遵循,打造高质量服务产品体系,深耕多元场景建设等视角,研究提出了中国信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基本理念及其实施路径。
2024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下称《决定》),明确提出“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和监管制度”的号召。这是继2021年8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提出“深化信用体系建设,发挥信用在金融风险识别、监测、管理、处置等环节的基础作用”,2022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新发展格局的意见》以来,中央再次针对社会信用体系发展发出的重大战略指引。
信用服务业是依法向社会提供信用信息服务、信用增进、信用咨询等信用产品和服务的专业服务业,拥有金融市场中介、知识密集型产业、消费性服务业等行业属性。作为社会信用体系的核心支柱,信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是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必经途径,是以市场手段提升社会信用体系质效的重要抓手。从金融强国建设角度,信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是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顺应改革开放初期对于信用经济发展需求,以1988年中国第一家社会化信用评级公司——远东资信成立、1992年中国第一家专业从事企业资信调查服务的公司——北京新华信商业风险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成立等为标志,中国现代信用服务业兴起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自此以来,伴随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不断完善,中国信用服务业逐步发展成为涵盖信用评级、企业和个人征信、信用咨询、融资担保、商业保理、信用科技等丰富业态体系,但仍然存在制度体系不够完善(如缺乏专门法律支撑)、市场机制不够健全(如信用信息采集机制不够顺畅、市场与政策融合有待加强、市场供需匹配有待改善)、数字化发展不够充分(信用评级、征信等业务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有待深度融合)、金融风险预警功能不强(如部分违约债券违约前评级偏高)、国际竞争力偏弱(缺乏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缺乏国际高端品牌)等诸多问题和不足。
文章结合中国信用服务业发展现状与前景,侧重从加强产业功能建设与弘扬社会制度属性,打造高质量服务产品体系进而深耕场景应用建设等角度,研究提出了推动具有中国特色的信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理念与实施路径。
产业功能建设是信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信用从根本上体现为债权债务关系,是一种基于债权人(即授信方)对于债务人(即用信方)的货币、实物或劳务类债务合同履约能力肯定,以债务人按约偿还债务为条件,从而给债务人单向提供货币、实物或劳务的行为。信用服务业相对其他行业的独特功能价值在于,扎根信用经济领域发挥信用风险定价定级、风险监测预警、风险分离转移、风险缓释弱化等基础性作用,以此增强授信与用信各方信用信息透明度,维护信用交易安全性,推动金融与经济顺畅运行。根据细分功能特征差异,信用服务业在信用经济服务中展现功能多元化特征,信用服务业应紧密围绕业务功能建设而多样性发展。
注重债务金融产品定价与风险揭示功能
债券评级是债券信用质量和风险定价的符号化,高质量信用评级能够发挥债券价格锚定与风险揭示效应。信用科技则可帮助客户提供蕴含高科技含量的信用咨询产品,如为客户的上下游合作企业精准信用画像等,从而降低预付、赊销等财务运作风险。债券第三方估值业务高质量发展,则能实现债券交易定价辅助功能,发挥与信用评级机构评级符号交叉验证作用,丰富金融产品定价体系。
从功能实践来看,信用评级方面,通过Wind数据选取同为2023年发行的5年期AAA级的公司债券、中期票据、地方政府债券为例,发行利差均值分别为126.76BP、119.70BP、12.84BP,发行利差极差分别为442BP、351BP、36BP,发行利差标准差分别为86.88BP、71.90BP、7.49BP;再如2017年1月至2024年6月发生首次违约的518只非短融类信用债券之中,违约前30天仍有53.86%的债券评级为BB(含)以上,尤其27.22%的债券评级仍为AA(含)以上,这表明评级机构的债券风险定价和风险揭示功能建设依然任重道远,包括增进跨领域跨市场债券评级可比性、增强评级行动对于债券违约前风险变化反映敏捷性等方面。债券估值服务方面,建议在中债估值、中证估值、CFETS估值、上清所估值等不同主体估值服务发展基础上,引导债券估值服务业增强信息披露透明度,加强资质认证管理和持牌运营规范,强化服务主体错位竞争和技术竞争,并且推动债券估值与信用评级协同发展和交叉验证机制探索实践。
注重金融与商业交易促进功能
信用服务业促进了信用信息传递,缓和了债权人与债务人信息不对称,从而有助于降低债务交易成本。从金融交易角度,信用服务促进了资金余缺调剂和对接,增强了投资者购买债券、商业银行发放信贷信心,从而发挥辅助融资功能;从商业交易角度,信用服务有助于债权人洞悉债务人信用状况或以信用增进举措降低交易风险,从而提高商业交易效率。
从促进金融交易实践来看,信用服务各业态需要密切结合债务融资领域产业结构战略性升级、区域布局改善等而调整优化相应服务,加大信用服务资源布局优化,例如针对绿色信贷,建议鼓励引导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业务与信用担保、信用咨询、企业征信等业态融合,协同推动绿色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碳排放权质押贷款、林权抵押贷款、生态产品价值(GEP)贷款等业务创新有序发展。从促进商业交易实践来看,电子商务是商贸业转型重要方向,商务部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实物商品网络零售额达13.02万亿元,同比增长约8.40%,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增至27.61%,电子商务相对线下交易具有虚拟性、跨时空性等特点,嵌入电商领域的市场化信用服务拥有广阔发展前景。针对电商领域信用服务发展,有必要引导信用服务业助力电商信用环境改善,包括加强电商平台信用评价体系建设,加强入驻平台店铺信用认证服务,优化电商平台及店铺、寄递物流企业等电商产业链信用管理机制等。
注重债务金融市场监督约束功能
从债券市场信用服务而言,信用评级机构是债券市场“守门人”,其发行评级有助于把好债券入市关口,跟踪评级则是上市债券存续期信用风险监管的重要抓手;债券资金使用绩效评价则是对债券资金用途管理的重要工具。从信贷市场信用服务而言,接受商业银行委托的贷后监管服务能与商业银行组成贷款资金监管合力,督促企业履行贷款合约。
从功能建设来看:(1)债市发行评级方面,自2017年央行公告提出监管部门逐步减少政策法规对外部评级结果引用以来,Wind显示信用债发行市场有公开评级的债券只数占比从2017年的58.24%降至2023年的34.56%,客观上有助于加大评级行业市场竞争压力,未来评级行业市场竞争机制仍需优化,引导评级行业以技术竞争推动市场份额竞争和有评级债券只数占比理性回升,把好债券入市关口;(2)债市跟踪评级方面,评级业界已形成定期和不定期跟踪互补机制,未来评级机构需提高跟踪评级行动响应债市信用风险变化的效率,增强对风险变动的监控功能;(3)债券资金使用监管方面,建议加强信用服务引入力度,以改善现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资金绩效评价与管理;同时建议推进信用债资金使用绩效市场化评价机制建设运营,支持信用服务企业开展信用债资金使用过程和结果评价,与信用评级等业务共同推动信用债运作全流程、多角度市场化监控;(4)信贷市场监督方面,建议商业银行加强引入第三方信用服务,深化银行风险内控与外部评级、贷后监管、融资担保等服务协同,降低银行不良贷款率,增强银行信贷助力谱写金融“五篇大文章”能力。
注重信用价值发现和信用质量提升辅助功能
信用咨询服务有助于帮助客户企业查找制约信用资质提升的关键风险点,开发信用质量提升的可行路径,从而帮助企业优化资源配置、改善信用质量,增强企业资金融通、市场拓展、品牌塑造等各项能力。从功能建设来看,以生态、数据要素资产化服务为例,顺应绿色转型和数字经济发展潮流,信用咨询服务能够协助客户企业实现生态资源、数据要素等新型要素市场化、资产化,提高企业资产实力、优化企业资产负债结构,从而提高企业偿债能力与信用质量。
综上所述,基于市场经济发展对于信用服务的强劲需求支撑,在推进信用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信用服务业界需要高度重视自我功能建设,瞄准功能定位打造过硬服务能力,实现其他行业不可替代的独特行业价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信用服务业发展的根本理念遵循
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建设包括信用强国在内的金融强国重要保证。中国推进信用服务业发展离不开社会主义制度土壤,需要充分吸取社会主义制度精髓,积极弘扬信用服务的人民性、发展性、开放性等重要属性。
一是遵循人民性。人民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根本属性和价值底色,信用服务业应以“人民满意”作为衡量服务质量重要因子与标准,以增强人民利益和福祉作为产业发展出发点和落脚点,扎根群众基础推进行业发展。信用服务业遵循人民性,重点应该强调政策机制与市场机制高效融合,注重商业利益与社会公益兼顾,社会公平与市场效率兼顾。例如针对债券市场助力金融“五篇大文章”,需要加强信用服务业态资源协同优化,加大政策资源倾斜力度,包括建立和优化科技企业评级技术体系、科技创新能力认证和信息披露体系、小微企业信用评价体系、绿色债券评级和评估认证制度、养老和普惠等领域专项债券准入机制建设等,同时加大担保服务支持、加强投资者结构多元化建设,以弥补现行机制下债市支持金融“五篇大文章”动力不强或效率不高的局限。
二是遵循发展性。发展性强调以发展作为治国理政关键任务。信用服务业推进制度环境建设、技术和服务模式变革、市场机制运作,都应着眼于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从实施路径而言,信用服务业需要主动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加大服务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数字化转型等领域能力;支持国民经济包容性发展和战略性发展,在调整优化服务体系助力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数字金融同时,增强服务普惠金融、养老金融能力,其中包括深度参与高收益债券市场培育。其中针对助力普惠金融、科技金融的高收益债券市场,信用服务业需要深耕于具有高风险特征的中小微企业尤其民营小微企业的信用风险揭示、信用能力培育等领域,增强债券市场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小微企业发展、乡村振兴发展和弱势群体发展能级。
三是遵循开放性。对外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国策,《决定》明确提出了“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的要求。展望未来,中国着力推进全面开放与和平开放,既要避免重蹈近代闭关锁国覆辙,更要反对“脱钩断链”“单边制裁”“小院高墙”等新型霸权主义。从信用服务业角度而言,资金和贸易的跨境有序流动需要有高质量国际化信用服务保驾护航,信用服务业界为此需要打造逐步面向全球金融与贸易市场的高水平信用服务体系,构建与未来金融强国地位高度匹配的跨境信用服务体系,积极与国际评级巨头等展开合理合法的话语权与市场地位竞争。
从实践路径来看,顺应中国对外直接投资(Wind显示,2014年以来,各年对外直接投资额稳定为1200亿美元以上)、国际贸易(Wind显示,2014-2023年,进出口总额从43015.27亿美元波动上行至59359.85亿美元,年均复合名义增长3.64%)发展需要,建议深入推进征信、信用咨询等信用服务业态国际化发展,将国际信用服务枢纽建设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城市建设的重要环节,改善中国跨境实业投资和商业贸易领域信用信息不对称,降低跨境投资贸易风险。顺应债券市场双向开放需要(截至2024年6月底,央行数据显示境外机构在中国债券市场托管余额4.35万亿元,占中国债市托管余额的2.6%;Wind显示中资海外债余额达12024.59亿美元),建议支持信用评级业以金砖合作机制、“一带一路”倡议等合作机制为契机,着力加强全球化信用评级技术体系和评级符号序列体系建设,稳步推进面向金砖国家、“一带一路”乃至全球债券市场信用评级服务。
打造高质量服务产品体系是信用服务业发展的关键路径
信用服务业以评级报告、征信报告、信用风险缓释凭证、应收账款催收、企业信用画像软件等产品交付或劳务提供为核心业务内容。信用服务业需要高度重视核心业务的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以新质生产力理念推动业务高质量发展,构建与金融强国、贸易强国、制造强国和科技强国相称的信用服务产品生态体系。
从信用评级报告角度,当前和未来信用评级业界需要着力构建和完善以违约率检验为核心的评级报告服务质量评价机制,合理增强债券市场信用评级符号区分度、改善符号集中度,建议着重优化信用评级方法和模型,重视评级作业流程合法依规,注重受评对象尽职调查,改善原始信用信息获取和加工能力,提升评级作业精细化、数字化水平,注重人机结合提高评级报告撰写质量和效率。
从信用科技产品角度,信用科技产品提供商基于自然科技和社会经验,以评估预测信用主体信用风险为目的,理应重视信息技术更新在信用科技产品质量提升中的作用,将区块链、数据挖掘、人工智能等技术成果合理应用于信用评价模型、信用风险预警模型等工具产品,提高信用画像工具的刻画精准度、及时性与前瞻性,增强信用风险预警模型的准确性。建议金融、科技等领域监管部门针对信用科技产业建设加强政策资源供给,推动完善产业技术标准,支持传统信用服务机构设立信用科技分支机构或部门,支持第三方信用科技企业市场化运作,将信用科技纳入为金融科技监管沙盒实践重要组成部分,加快信用科技产品市场化甄选及其应用实践、示范推广,多措并举推动信用科技服务产业化、规范化发展。
从信用咨询产品角度,建议监管部门加强政策体系建设,动态兼顾监管约束强化、服务效能提升,推动信用咨询业规范、专业发展,培育信用咨询业著名品牌。信用咨询公司需要顺应传统生产力升级和新质生产力发展潮流,助力客户充分发掘支持信用质量提升的资产要素,以优化资产配置与风险管控,提升信用质量。信用咨询公司应以合法依规为前提,充分发展面向客户的信用咨询定制化服务,包括定制化的信用咨询课题、资产负债表修复规划、信用风险管理方案等。
深耕信用经济拓展应用场景是信用服务业市场布局的有力举措
从发展眼光来看,高水平信用服务业将拥有高度体系化应用场景,广泛覆盖信用经济各行业领域,中国信用服务业应用场景建设前景宽阔。推进应用场景拓展和深化,是信用服务业助力经济社会各领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第一,深耕金融场景应用。将债务融资信用服务作为信用服务业发展重点。(1)优化面向债券市场的信用服务体系,充分发挥信用评级、信用保险、融资担保、风险缓释凭证等对于债券市场信用风险定价预警、风险分离缓释等作用,加强征信、信用科技、信用咨询等业态助力债券市场创新发展,以政策激励等手段引导优质信用服务资源加大向民营企业、小微企业、高科技企业等相对高风险领域倾斜力度。(2)改善面向信贷市场的信用服务体系。针对传统信贷,发挥贷后监管、企业征信、信用调查、信用科技等各类信用服务手段作用,助力传统信贷业务审慎稳健发展。针对供应链金融、数字金融等商业银行新兴业务,培育和发展相应信用服务产品,推动商业银行内部评级、风险控制体系与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形成贷后服务和管理合力,助推商业银行新兴业务稳健有序发展。
第二,深耕产业场景应用。增强信用服务业支持产业经济有序发展的能力,加大支持实体经济领域诚信建设的市场化信用服务企业品牌培育力度,实现高质量信用服务向非金融产业广泛深入渗透,释放产业经济诚信建设的政府与市场力量强势互补效应。(1)针对生产领域,引导信用服务业加强面向制造业领域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上市公司等各类企业采购、加工诸环节信用服务,助力产业链、价值链等链条各环节顺畅衔接和运行,帮助客户降低交易风险和成本。(2)针对商业贸易或大众消费领域,发展针对餐饮消费、网购平台、旅游消费、国际经贸等领域信用服务,通过行政与市场手段结合,助力商贸和消费领域诚信环境改善。
第三,深耕社会公益场景应用。加强面向政府项目招投标、医疗卫生、教育科研、生态环保、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领域的市场化信用服务,发挥市场与司法、行政、舆论监督合力,促进公益或准公益领域高水平诚信运作。其中,针对教育科研领域,除教育和科技行政部门与舆论监督等以外,以信用服务业的市场化力量助推科研机构诚信运作具有显著潜力。再如,针对政府投资工程招投标领域,建议加强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引入,推进建筑产业链上企业信用评价、资金用途监管等服务,发挥与政府监管、工程监理咨询公司等市场监督合力,维护大型公共建筑工程建设运营安全,提高政府财政资金使用绩效。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来源 | 经作者授权转发
编辑丨周茗一
责编丨兰银帆
Review of Past Articles -
01
02
本文链接:https://www.kjpai.cn/zhengce/185145.html,文章来源:网络16,作者:admin,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上一篇:农村中小银行今年合并逾250家 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进行时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