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行去卖保险的地产人
时间:2024-09-06 11:36:01 来源:网络16 作者:admin 栏目:平台政策 阅读:
2024年4月7日,宇哥在个人公众号发了第一篇文章,算是转行做保险的正式“官宣”。
在保险圈,这是一个“固定流程”,被视作他们真正进入保险行业的第一步,代表着在过去将近3个月的培训、同频、再反思中,对转行做保险这件事,他们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
“官宣”中需要解答几个问题:
- 为什么要去做保险?
- 有没有下定决心?
- 做保险能给客户提供什么样的价值?
- 为什么选择现在的保险公司?
其余的可以自由发挥,比如有人会写写自己所在的团队,或者介绍一下自己加入保险行业之后短时间内获得的成长(很多人很快就会获得“金牌”或类似的荣誉认证)。
最核心的是,要通过这次“官宣”,让读者建立信任,让对方感受到作者是专业的,不是普通的推销员,并把这份工作当作了一个长久经营的事业。
“转行”之后,宇哥说,自己没有不适应,也没那么多纠结。
之前,他在地产公司工作,耗时6年。之所以选择地产,是因为这个行业够大,发展够快,空间够有想象。
如果按照大学专业,他毕业之后需要进入设计院,给地产公司做乙方,天天画图,“一眼望到头。”
但在地产公司,业务规模不断变大,新项目不断开,人一茬接一茬晋升,路径清晰而充满回馈感。
所以,他跳出本专业,成了地产公司的管培生,之后被调到项目上做销售,业绩好的时候也拿过销冠。
那时候的地产行业,人人都像在做梦,新项目不断开,房子不断卖掉,销售提成进入账户。很多地产人把自己的职业生涯只规划到了45岁,因为45岁的时候,他们就可以财富自由,提前退休了。
“我进入地产的时间有点儿入职即巅峰了。”宇哥微笑着说,在现实来临那一刻,“希望”藏了起来,地产公司开始暴雷,行业规模开始缩水,房子不好卖了。
幸运的是,他被调到了总部。不幸的是,总部也不能幸免。
公司业绩滑坡,事务性的工作越来越多,天天打电话问项目要数据,周周汇总,但看不到什么效果,寻找工作价值的逻辑越来越无法自洽。
最重要的是,收入开始下降,先是奖金没了,为什么会没?公司高管没人官宣,也没人解释,但大家心知肚明,默默接受。
后来福利也没了,再后来,基本工资开始下调,再次下调,然后又从直接下调换成变着法下调,“80%基本工资+20%考评奖金”,或者“70%基本工资(月发)+30%绩效(年底发)”,是为了激励大家努力工作,还是为了别的什么,大家也心知肚明。
考勤也越来越严,方案、汇报越来越多。到45岁没办法财富自由,45岁之前身体和精神也没办法自由,地产工作的使命,在宇哥心里到此结束了。
图源:小红书
“你说如果房地产不崩塌,我们可能也可以安全上岸?”另一位离开的地产人发来消息。
“如果”,就代表着“不现实”。
“选择了保险,最起码到目前为止我觉得是个好选择。”宇哥说,“当初做这个决定的时候,就是抱着就算一年都没有收入也能继续好好做的准备,因为有储蓄~不过没有想到现在做的还挺好,目前的收入已经比去年在地产的收入高了。”
与地产人忌谈收入不同,保险人经常会“炫耀”自己的收入,月入几万,月入十几万,“百万圆桌会员”,让行外人看着有点迷幻。
在小红书上,保险人流行“坦白局”。
保险人“亚亚爱工作”发帖说:我以为的转行穷三年,实际上没那么糟糕。第一年,学的东西很多,小白入行,是最累的一年。成交的都是缘故客户,收入上和过往地产行业持平。第二年,开始做小红书,发展陌生客户,3个月达成MDRT。第三年,几乎90%客户是小红书陌生客户,7个月达成COT,越做越轻松。一个季度就可以达到过往的年薪。
后面有人跟贴评论:“做保险的首要就是实事求是的宣传!不夸大其词!不遮遮掩掩!这是保险从业者需遵循的一生原则!”
对收入的质疑,远比对专业性的质疑要多。
有人会用“激将法”问:你们敢不敢晒出连续3年的工资单?到底是偶尔月入几万,还是月月月入几万?
这个问题,没有人回答。
《2024年安联全球保险业发展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保险市场表现优异,总保费收入同比增长9.1%,达到6540亿欧元,创下近几年最高增速。与此同时,从业人员也从2019年巅峰时期接近千万,降到如今的300万左右。
这组数据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从业人员平均业绩确实在增长,以此推断平均收入也在增长,但大量的人离开,也说明有超过一半的从业者很难赚到什么钱。
从地产从业人员的经历来看,一个行业的起伏曲线受制于宏观的强弱摇摆,行业里的从业者,就像坐在一艘船上,控制方向的只有少数几个人,多数人都在修修补补。
更直白地说就是:多数人吃红利,少数人靠能力。
地产人转行卖保险之后,最先卖出去的产品,一般是年金险、个人养老金产品、健康险。这也是经济环境改变的另一种写照。
宇哥刚刚做的一份保单,客户是一个金融从业者,之前年薪百万,现在工资减半,于是,他拿出一年的收入买了一份年金险,为未来上了一份保险。
“小谢”有过6年媒体经验,和7年的贝壳、恒大工作经验,今年转行做保险之后,几个月之内“送”出了6张重疾险、8张医疗险、6张意外险、4张税优护理险、4份年金类保单。
这28份保单,代表了28个人对未来经济和自我收入预期的理解。
年金险、个人养老金产品、健康险,如果对方对这三类产品都不感兴趣,宇哥一般会主动将说服工作“暂停”。
有经验的老保险人,会告诉刚刚从地产转行过来的人,把保险卖出去的第一步是“倾听”。
工作压力、社会压力、不友好的网络论坛环境,助涨了现实个体的诉说欲望,而认真倾听,成为了一个提供情绪的稀缺品。
很多人有收入预期下降的恐慌,中年人有健康和育儿开支上升的恐慌,买理财、炒股的人有利率长期下降的恐慌,每个人都在经历变迁,在充满不确定的大潮中,希望“锁定”点什么,保险就成为了安慰剂之一。今年很多刚转行的人,开出的第一张保单都是锁定利率的收益类产品。
“客户寻找的是一个价值观和认知跟自己趋同的代理人。”小谢说,卖保险,你也可以是个I人。
所以,保险人的开场一般都会只聊工作、生活、经济,如果对方真的没有买保险的需求,这就是一次正常的熟人聊天。
转行成了保险人,他们也会比在地产公司有更精致的妆容,更松弛的状态(至少朋友圈是这样,在地产公司休假发游玩的朋友圈,有可能会被领导批评)。
“偷偷补充一个点,保险行业非常适合需要鼓励和正向反馈的朋友,公司里里外外也太爱夸人了吧!情绪价值真的拉满,完全告别PUA。”小谢说。
宇哥说,在地产公司,你得装得比领导还忙,工作之余就是各种吐槽,节奏快压力大,尤其是在项目上工作,各种事停不下来,也有患难战友情的美好一面。而做了保险人之后,全是主动工作,白天联系客户+送保单+各地见客户给方案,晚上熬夜做方案做保单整理,同事之间,彼此之间没有利益纠葛,都比较友善。
“在今年我终于意识到,越是大环境不好的时候,每一分薪水,老板都会要求‘更高效’地赚回利润来,而不再是耐心地建设。当老板的OKR只是利润的时候,打工人薪资越高,缰绳越紧。这种由他人评判的不确定性,和难以在简历之外变现的沉淀,很难构建出一份‘长久经营的事业’。”小谢在他的官宣中说道。
背着KPI的地产人,有的率先跑不动了。
图源:人才搜寻
有从地产销售岗位转行的保险人说,卖保险比卖房子更有挑战,“卖房时,客户往往有明确的购房需求,你只需对症下药。但卖保险呢?看上去我们身边每一个人都需要保险,可是配置保险是需要有较高认知的。如果你的圈层普遍都没有这种认知,那大概率你前期会做的非常艰难,因为要不断破圈。”
每一个昔日的地产人,如今的保险人发文之后,后面会都会出现一类评论:问收入怎么样,自己适合做保险人吗?
“梦游的小黑狗”跟了一句话:前地产人,简历投来投去都只有保险公司会看你的简历。
还有“转型”不成功的地产人爆料,月收入只有从前的四分之一。
据统计,截至2023年,房地产行业的从业人员总数为1012万,而保险代理人数约281.3万,两者不是一个量级,显然大部分边缘地产人无法在保险行业安身。
“地产10年生涯,在行业没有做出特别出彩的成绩,地产行业就开始低迷,在33岁面临人生重大转折的时候,选择转行做保险行业!”今年年初转行到明亚保险经纪公司的一位前地产人说道。
习惯了迎难而上的地产人,不仅在保险行业,也在其他领域继续寻找一份希望。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未来可栖”,作者:小屋见大屋,36氪经授权发布。
阅读本书更多章节>>>>本文链接:https://www.kjpai.cn/zhengce/181565.html,文章来源:网络16,作者:admin,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