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中行半年报: 稳中有进谋变局 “五篇大文章”各有千秋
时间:2024-08-31 11:07:02 来源:网络16 作者:admin 栏目:平台政策 阅读:
金融助力稳增长,国有大行争当“排头兵”。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支持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做优做强,当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和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
8月29日,中国银行公布2024年中期业绩,再度交出一份稳中有进、进中提质的成绩单。截至6月末,中国银行集团资产总额33.91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55%;负债总额31.13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90%,资产负债规模持续增长。上半年集团实现营业收入3179亿元,实现税后利润1265亿元,财务效益保持稳定。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积极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指明了金融高质量发展方向和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发力点。
今年以来,中国银行切实履行国有大行责任,扎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加大对国家重大战略、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贷款业务保持平稳均衡增长。截至6月末,集团客户贷款总额211428.30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1810.51亿元,增长5.92%。
8月30日,中国银行董事长葛海蛟在2024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上介绍,上半年,中国银行聚焦主责主业、强化使命担当,积极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助力经济回升向好,主要业务市场表现整体提升。同时,加大对“五篇大文章”等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科技金融服务机制不断健全,绿色金融市场优势持续巩固,普惠金融业务增量扩面,养老金融布局逐步完善,数字金融加快赋能转型发展。
展望未来,葛海蛟表示,中国银行将以更务实的举措助力培育新质生产力,进一步做好“五篇大文章”。尤其在科技金融方面,中国银行把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完善与产业全生命周相适应的多元化“接力式”的金融服务,作为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结合点。积极参与相关国际规则的制定,有效满足不同经营主体的金融需求。
完善科技金融服务 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中国银行高度重视金融支持科技自立自强,积极推动科技金融高站位规划、高标准服务和高质量发展,持续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加强科技金融生态建设,优化科技金融组织架构,综合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截至6月末,中国银行共为8.35万家科技型企业提供1.71万亿元授信支持,综合化服务累计供给超过6500亿元。
全面升级迭代服务模式,优化科技金融组织架构。构建“总—分—支”科技金融多层次服务体系,成立总行科技金融中心、24家一级分行科技金融中心,在科技资源集聚区域重点打造科技金融专营支行或特色网点,通过更加高效有序的业务协同机制,快速响应客户和市场需求,更好支持科技企业发展。
深耕重点场景,服务科技金融领域客群。重点拓展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等院校等源头批量拓客场景,运用数字化手段开展客户画像,分层、分类精准营销施策;聚焦科技型企业核心客群特征,围绕科技型企业项目研发、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等重点领域,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
推广专项产品,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立足科技企业需求特点,持续完善推广创新积分贷、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专精特新”贷等特色信贷产品;打造适应科技型企业特点的信贷审批流程;发挥综合服务能力,提升对科技投资、科技债券、科技保险、科技租赁等业务的支持力度。
深化银政合作,加强科技金融生态建设。持续深化与政府机构的合作,提升对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在跨境和个人金融领域的服务水平;建设科创金融生态合作体系,加强与投资机构、产业龙头、行业协会、高校院所等主体的合作,深度融入科技创新发展,强化“中银科创+”品牌形象。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银行近日在国有大行中率先推进设立科创母基金,总规模300亿元,引发业内广泛关注。母基金由中国银行旗下中银证券担任发起单位和管理人,联合地方政府、产业龙头分批分期设立,将聚焦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生物技术等重点领域,引导更多市场资源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中国银行表示,此次筹设中银科创母基金,将进一步提升中国银行覆盖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多元化、接力式金融服务能力。中国银行将以母基金设立为契机,充分依托全球化优势和综合化特色,更好发挥国有大行“头雁”效应,持续为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化提供一体化“商行+投行+跨境”“融资+融智+融商”的全生命周期、全链条金融服务支持,更好服务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和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厚植绿色金融底色 为绿水青山注入“金融活水”
中国银行紧扣“碳达峰、碳中和”决策部署,积极落实绿色发展战略,认真贯彻《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以成为“绿色金融服务首选银行”为目标,优化绿色金融治理架构,完善对绿色金融业务的支持措施,实现绿色金融业务健康快速发展。
绿色信贷快速增长。积极参与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标杆性绿色项目,位列彭博“全球绿色UoP贷款”和“可持续挂钩贷款”中资银行第一;作为委任牵头行,参与全球最大太阳能供电反渗透海水淡化设施项目;支持建设阿布扎比垃圾发电项目,该项目是阿拉伯地区最大的垃圾发电设施之一。6月末,境内绿色信贷余额折合人民币36659.03亿元,同比增长39.77%。
绿色债券市场领先。上半年承销境内绿色债券发行规模983.70亿元,居中资同业第一;承销境外绿色债券发行规模91.77亿美元,居彭博“全球离岸绿色债券”排行榜中资同业第一。位列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NAFMII)绿色债务融资工具投资人第一。创新发行全球首批共建“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债券,募集资金全部用于支持可再生能源、可持续水资源与废水管理等项目。
绿色产品和服务丰富多样。持续打造“中银绿色+”全球品牌,推出五大类数十项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覆盖存款、贷款、债券、消费等领域。上半年,成功投放全国首笔自然受益型商业ESG挂钩贷款;为获得政府认证的绿色建筑/小区的住户提供优惠的周全家居综合险(绿色按揭计划客户专享优惠);作为主承销商协助客户成功发行科技创新绿色公司债券;联合中债估值中心发布“中债—中银绿色债券指数”,提供优质绿色债券做市报价服务,绿色金融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中国银行还积极倡导绿色发展理念,深入推进绿色运营工作。2024年上半年,总行大厦、中银香港大厦、上海分行大厦、苏州分行大厦4栋标志性建筑率先取得权威机构颁发的“碳中和”证书。持续推动全行采取节能、减排、降碳系列措施,投入专项费用支持节能设备升级改造、新能源汽车更新、减少厨余及废弃物排放等,节油、节水、节电、节纸等工作成效显著。加强绿色文化建设,组织多种形式宣传活动引导员工践行绿色办公理念、养成节能降碳习惯。
作为负责任的大行,中国银行将支持绿色发展融入集团经营管理和业务发展的各个环节,积极做好绿色金融这篇大文章,以实际行动支持绿色生产力发展。同时,充分发挥全球化优势和综合化特色,创新绿色金融产品,优化绿色金融服务,为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贡献金融力量。
践行普惠金融理念 服务民生有力度更有温度
中国银行坚持“雪中送炭,服务民生”定位,聚焦服务小微企业市场主体、城乡居民,持续优化产品服务,不断提升综合金融服务能力,推动普惠金融业务高质量发展。
持续增量扩面,构建“又普又惠”服务体系。线上线下联动,扩大普惠金融服务覆盖面,持续优化“惠如愿”“中银e企赢”APP功能,打造普惠金融特色网点。6月末,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口径)余额20916.28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8.94%,高于全行各项贷款平均增速,客户数突破130万户。
助力稳岗扩岗,支持保障就业民生。深化金融助企稳岗扩岗长效机制,连续三年开展“千岗万家”专项活动,上半年发放稳岗扩岗专项贷款超1900亿元;服务个体工商户、创业客群及新市民,开展“源来好创业·春暖行动”、惠商支农等专项活动,提升重点领域金融服务质效。
金融服务三农,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支持涉农重点领域,助力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加大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投放,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支持;服务涉农特色产业发展,有效支持乡村文旅产业振兴,助力渔业高质量发展;积极创新涉农业务线上服务模式,为客户提供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持续加强信贷投放,优化机构布局,丰富产品供给,推动重点帮扶县金融服务质效有力提升。
发挥集团合力,提供综合金融服务。依托集团综合经营特色,提供支付、授信、储蓄、跨境、保险、理财、直接融资等各类服务,更好满足普惠客群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中国银行将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依托国有大行多元渠道优势和综合服务能力,加大对普惠领域资源配置力度,精准输送“金融活水”,更好服务普惠小微等薄弱环节,不断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覆盖面和可得性,着力推动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
加大养老金融布局 共筑银发经济“夕阳红”
中国银行全力服务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围绕养老金金融、养老个人金融、养老产业金融三个领域,持续打造多样化专业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
筑牢养老金金融基础,深耕“三支柱”服务。面向政企端,全力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中国银行自2011年起提供社保卡服务,2018年成为电子社保卡首批上线银行,同时是首批全国社保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托管银行,也是最早开展企业年金服务的商业银行之一。目前企业年金个人账户数、年金托管资产规模分别位列全市场第二、第三,年金受托资产已超2000亿元。
面向个人端,持续优化全流程服务能力。作为首批获得个人养老金业务开办资格的商业银行,中国银行主动站在全市场、全社会视角,通过手机银行APP和线下网点提供全流程、全产品的个人养老金服务,并在APP上推出“养老一账通”,为广大客户提供包括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个人养老金的统一视图查询服务,积极支持养老保险体系建设。
把握养老个人金融潜力,完善全产品服务。一方面,丰富金融产品供给。在监管指导下,积极研发并引进储蓄、理财、基金、保险等养老个人金融产品,选择重点区域推进区域性服务创新。例如,海南省分行加快建设特色驿站,探索“候鸟”客群康养旅居服务方案;部分分行为个人养老金客群提供优惠消费贷款利率定价。
另一方面,建设适老服务渠道。线上推出手机银行APP“岁悦长情”版本,让老龄用户获得大字体、宽行距、有声读等舒适便捷体验;线下制定敬老服务模范网点标准,推动全辖1万余家网点落地实施,为老年人提供便利设施和无障碍通行服务保障,建成养老服务示范点超1000家,配备为老服务专员,开展形式多样的为老特色活动。
深挖养老产业金融潜力,探索多元化服务。一方面,强化政银合作,促进共赢发展。中国银行在重点区域深入开展养老领域银政合作并取得积极成效。其中,上海市分行于2023年联动民政局、财政局及上海市融资担保中心,推出“养老服务批次贷”专项合作方案,发放上海市首笔三年期“养老服务批次贷”。
另一方面,完善政策制度,加大信贷投放。中国银行研究制定了养老产业信贷指导意见及相关政策,支持养老产业发展。参与国家发改委城企联动普惠养老专项行动,提升养老产业金融服务质效。根据人民银行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试点要求,向符合条件的普惠养老机构和企业等主体提供优惠贷款,帮助降低融资成本。
中国银行表示,将继续深入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努力让银发人群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有保障、满意度更可持续,以奋力的姿态交出一份金融支持养老金融事业的满意答卷。
紧扣数字金融脉搏 打造转型发展新引擎
中国银行强化顶层设计,以科技和数据能力提升为基础,以金融服务数字化转型升级为核心,以融入数字经济生态为突破,以风险防控为根本,深化“业数技”融合,大力推进集团全面数字化转型。
科技体制机制持续优化。强化整体统筹和穿透管理,完善软件中心“一总部七中心”业务布局,加强科技研发运维一体化发展,充实一线开发运维力量,提升科技产出效能和安全生产保障能力;调整中银金科职能定位,更加聚焦于服务综合经营公司、场景生态建设和创新外拓三大领域。
数据资产价值进一步显现。强化数据治理,推进“颗粒归仓”工程和“中行一表通”建设,“数据纵横”平台覆盖集团80%的机构;深化数据分析应用,加快统一数据标签中心建设,为集团提供统一标签公共服务,聚焦精准营销、反欺诈等重点领域,打造精品数据应用。
数字化服务能力提质增效。公司金融领域,积极应用数字化手段提升业务处理效率,助力基层减负增效;推进“一点接入、全球响应”重点功能建设,提升全球服务平台管理服务能力。个人金融领域,境内个人手机银行新增住房公积金服务、“理财夜市”等功能,月活客户数峰值突破9000万户;大力推广境外个人手机银行6.0版本,上线软令牌、线上人民币薪金直汇等重点功能。金融市场领域,丰富自动化做市交易策略和交易品种,持续提升交易能力。普惠金融领域,研发“益农快贷”等重点产品,升级“惠如愿”APP特色功能,扩大普惠产品服务覆盖面。
数字人民币创新应用也在稳步推进。今年1月末,在阿联酋央行成立五十周年庆典上,阿联酋央行通过数字货币桥项目直接与中国银行进行首笔“数字迪拉姆”跨境支付交易,总额5000万迪拉姆。本次交易是中阿之间首笔数字迪拉姆跨境支付交易,标志着数字货币桥项目建设迎来新进展。该项目是由国际清算银行(香港)创新中心主持,央行数研所、香港金管局、泰国央行和阿联酋央行联合发起的跨境支付系统建设工程,通过覆盖不同司法辖区和货币,实现更快速、成本更低和更安全的跨境支付和结算。
中国银行还加快数字人民币与传统优势业务融合发展,不断丰富应用场景。实现住房公积金、保险、轨交、校园、对公缴费、代发薪等多场景创新突破,落地全国首个数字人民币硬钱包无网无电支付应用场景;与手机银行深度融合,推出多种便民优惠服务,涵盖话费充值、电费缴纳、网上购物、绿色出行等小额高频交易场景等。
面对不断前行的数字技术,中国银行将继续以稳中求进的精神,锐意进取、创新求变,下好数字金融先手棋,打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动仗,不断开辟新赛道、塑造新优势。
葛海蛟还在中期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当前银行业面临着加速转型发展的时代机遇,中行将全力以赴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以助力培育新质生产力为着力点,以做好“五篇大文章”为重点任务,优化金融供给结构,推动全行发展思路和业务模式的深刻转变,积极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高质量服务扩大内需、区域协调发展等战略,积极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奋楫扬帆,赓续前行。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中国银行将继续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助力金融强国建设,扎实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打造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极。
阅读本书更多章节>>>>本文链接:https://www.kjpai.cn/zhengce/180779.html,文章来源:网络16,作者:admin,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上一篇:瑞安房地产租金收入同比增长16% 上海核心区高端项目下半年入市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