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派

跨境派

跨境派,专注跨境行业新闻资讯、跨境电商知识分享!

当前位置:首页 > 平台政策 > 阅建筑 · 越金融 ㉒丨中汇大厦:自从在此地开银行,“杜老板”变得谈吐斯文起来

阅建筑 · 越金融 ㉒丨中汇大厦:自从在此地开银行,“杜老板”变得谈吐斯文起来

时间:2024-08-20 09:40:07 来源:网络16 作者:admin 栏目:平台政策 阅读:

标签: 老板  银行  斯文  谈吐  金融  建筑  大厦 
阅读本书更多章节>>>>

文│凌悦扬

金融历来被誉为百业之首。中国近代金融业也在历经汇通天下的兴盛、流金岁月的繁荣后,留给了我们一笔丰厚的文化馈赠。

当城市金融遇上历史建筑,又会擦出怎样的故事火花呢?【阅建筑·越金融】用崭新的视角为大家解读上海金融历史建筑,讲述渐渐湮没的金融往昔。

建筑可约,亦可阅;历史可读,更耐品。

中汇大厦

地址:河南南路16号

大楼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红砖清水外墙,具有典型的装饰派艺术风格。


从今天宽阔平整的河南中路一路向南走,隔着交通繁忙的高架路,有一栋尖耸入云的红白色建筑远远地抓住人们的眼球,复古而气派,鲜艳的色彩与独特的形制在周围的建筑之中独树一帜。大楼正面竖向排列着四个金色大字——“中汇大厦”,笔力遒劲中正,是原上海博物馆馆长马承源题书,这里曾经是上海博物馆的馆舍,而它在解放前也作为一幢银行大楼见证了上海滩的风云历史。

“Art Deco”的代表作


大楼旧影

中汇大楼是由中汇银行投资建设并以之冠名的,这家银行开设于1929年,董事长正是上海滩赫赫有名的青帮头目杜月笙。中汇银行初创之时,借用爱多亚路(今延安东路)97号开业,进入1930年代,随着业务的扩大,银行购地自建中汇大楼,于1931年开始设计,次年开工,1934年8月正式落成,中汇银行也迁入办公,大楼的建造花费156万大洋。

中汇大楼的主体部分高8层,延安东路河南南路转角处的主楼又阶梯式加高,目前总计15层,占地面积2166平方米,建筑面积4868平方米。大楼地皮位于法租界麦兰捕房旁边,麦兰捕房是法租界巡捕房下设的6个分区捕房之一,黄金荣正是在这里从探员起家发迹,杜月笙同样以法租界为根据地,在他开设中汇银行的同年,他正式成为法租界公董局华人董事。有资格在麦兰捕房对面购地建楼,也反映了杜月笙在法租界极高的地位与影响力。

中汇大楼是典型的装饰派艺术(Art Deco)风格,中央塔楼有着典型的跌落式设计,形成逐层下降的阶梯式结构,显得高耸俊秀、锋芒毕露。大楼最初的外立面以纵线条勾勒,从而在视觉造成一种挺拔的感觉,与红色砖墙相映相衬,具有一种独异于人的美感。大楼从上至下的流线型线条、对称简洁的几何构图和明亮的红白双色对比,都是装饰派艺术的鲜明特征。


大楼侧面老照片

大楼在功能上大体为上下划分,集银行、写字楼、公寓于一体,1层和2层基本为中汇银行自用,3层至7层大部分用于出租,8层及以上作为银行和大楼管理人员用房。进入正门,便是1层的银行营业大厅,大厅的屋顶天棚设计在2层顶端,其上便是方形大楼的中部天井,屋顶用小块彩色厚玻璃镶拼而成,充分利用了天井的自然采光,为银行大厅华贵气派之感增色不少。玻璃天棚的牢固设计也防止他人从天井潜入银行,将银行营业区域与出租房隔离开,以保证安全。

中汇大楼由负有盛名的赉安建筑事务所和中国建筑师黄日鲲共同设计。赉安建筑事务所在上海的作品数量众多,有据可查的就有150多幢,以装饰派艺术风格和现代主义风格为特色,为上海的城市面貌做出了很大贡献。事务所的创始人与代表人物并称“赉安三杰”,分别为法国建筑师亚历山大·赉安(Alexandre Leonard)、保罗·维塞尔(Paul Veyssere)和亚瑟·克鲁兹(Arthur Kruze),这三位建筑师的姓氏首字母“LVK”出现在不少建筑作品上。

“杜先生”的修身池


中汇银行股票上有董事长杜月笙签名留印

相比中汇大楼在设计风格上的鲜明醒目、独树一帜,它的东家中汇银行在银行业界却算不上出挑。然而业绩平平的中汇银行,在上海滩的名声可是不小,这要全然归因于银行董事长海上闻人杜月笙了。

杜月笙原名杜月生,后改名镛,号月笙,他年轻时出身社会底层,从学徒、杂役、打手做起,因其才干受到黄金荣的赏识推荐,遂在青帮中以运销鸦片、经营赌场而发迹。上海鸦片走私原是英租界的“大八股党”垄断,1918年,杜月笙为首组建“小八股党”,在争夺之中逐渐取代“大八股党”,成为上海烟土行业的龙头老大,1925年起,他还经营专营鸦片的“三鑫公司”。此外,黄金荣将当时法租界三大赌场之一的公兴俱乐部交给了杜月笙经营,这里的三教九流也为他积累了人脉,杜月笙与后来成为军统头目的戴笠正是在赌场相识的。


黄金荣、张啸林、杜月笙

愈是在低处的尘埃中摸爬滚打,就愈是要挣扎着直上青云、追求光明正大。杜月笙在1925年与黄金荣、张啸林结成拜把兄弟后,算是独当一面、自立门户了,同年他还当上了法租界商会总联合会主席,兼纳税华人会监察。但是他的追求远不止此,帮会、烟赌毕竟都是旁人眼中下九流的事业,即便做到顶尖,也摆脱不了下层人的身份,而要迈入上流社会,金融界无疑是最好的通天梯。说起金融从业者,即便在混乱动荡的民国时期也是无数人艳羡的“金饭碗”,拥有一家银行更是能解决大量资金流转问题。于是在门徒的建议之下,杜月笙创办了中汇银行,联合黄金荣的另一心腹金廷荪、公董局华董李应生和上海银行界的领袖之一钱新之,开始涉足金融界。

专为杜月笙装鸦片烟的郁咏馥回忆道:“杜在开中汇银行以前,每天起身很迟,烟瘾也很大……中汇银行开设后,他在社会的活动越来越频繁,每天总在上午九时前起身,鸦片也不多抽了。起身后,吃一杯鸡汤,两片面包,吸上两三筒烟,就出门去。”“杜月笙自从开设银行后,出言吐语,温文尔雅,对人不卑不亢;竭力作出‘高等华人’的样子。”

可见中汇银行的开业也是杜月笙人生中的一个分水岭,他不再甘做下等人,而致力于通过这家银行的业务与交际,跻身上流社会,加入上海主流经济形态的运作。杜月笙不愿旁人称他为“老板”“老头子”,而要称呼他“先生”,他在一切公共场所和家中重要场合都穿长衫马褂,他的门徒一向穿惯短装,进了杜公馆,也要披上件长衫,否则被杜见了是要挨骂的。

“孤岛”中的持旗手


中汇银行业务宣传海报‍

中汇银行迁入中汇大楼后,这幢楼也成为银行最重要的资产,作为标志性图案出现在各类广告和宣传海报上。上方这张海报宣传中汇银行“经营一切银行业务”,但实际上银行的正常经营并不发达,开业时资本100万元,资本规模在上海的华资私营银行中也不算大。

但是中汇银行有它的特殊业务,即杜月笙赖以起家、并始终把持在手的烟、赌两行的资金流转各项业务,赌场有大量的游资以供周转,鸦片生意更常常涉及押款,这是其他商业银行无法染指的。此外,中汇大楼内还设计了金库,作为银行保险箱业务提供出租,这里紧邻捕房,背后又是青帮坐镇,保管物的安全自是无虞。


抗日战争爆发后,上海青帮三大亨的老搭档们走上了迥异的道路。黄金荣寓居上海,不担伪职,摆出了隐退的姿态;以往和杜月笙多有合作的张啸林投靠日本人,成了汉奸,最后落得被暗杀身亡的下场;杜月笙则站在了积极抗日的一边,面对日本人的威逼利诱,他与国民政府密切合作,离开上海至香港避难,香港沦陷后又至重庆。在抗战期间,杜月笙的影响力广泛地扩展到银行界、实业界、政治界,先后当上了70多家金融、工商企业的董事长、理事长,另外的“董事”“理事”“监事”的头衔不下200个。


中汇银行活期储蓄存款折

1937年11月12日至1941年12月8日间,法租界成为在日军包围中孑立的孤岛,而中汇大楼在时势之下,机缘巧合地成为了“孤岛”中的抗日基地。杜月笙既站在了抗日的立场,他旗下的中汇大楼自然成为抗日活动半公开的庇护之所。例如租于中汇大楼四楼的福建旅沪同乡会就曾收捐乡里书画名士的抗日捐赠;支援抗战的上海民众慰劳团也择址在中汇大楼开会密议;以抗日宣传为宗旨的生活书店在上海保留了一部分编辑和办事人员,也是租在中汇大楼里工作,继续编辑刊物,宣传抗日……

淞沪会战刚刚爆发之时,上海银、钱业同业公会也选择在中汇大楼会议厅召开全体银钱业紧急会议,商议如何遵循国民政府财政部的规章、如何同业互助维持市面。战争动荡时期,上海银钱业同人选择在中汇大楼召开这样重要而紧急的会议,可见杜月笙在银钱业界已经有了一定的影响力,兼之他在黑道的影响力和抗日立场,可以说当时没有比中汇大楼更安全的地方了。


1960年代中汇大楼内的中国青铜器陈列室

上海解放前夕,杜月笙避居香港,1952年中汇银行并入中国通商银行。1959年,陈毅市长批准中汇大楼交由上海博物馆,直至1993年上海博物馆在人民广场另建新馆迁出,这里都作为博物馆展厅使用。由此,满载旧时代烙印的中汇大楼在新的时代脱胎换骨,继续见证上海滩的风云变迁。

“上海市银行博物馆”官方公众号。

阅读本书更多章节>>>>

本文链接:https://www.kjpai.cn/zhengce/179367.html,文章来源:网络16,作者:admin,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