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派

跨境派

跨境派,专注跨境行业新闻资讯、跨境电商知识分享!

当前位置:首页 > 平台政策 > 医药零售转型之路:“院+店”融合成新风向

医药零售转型之路:“院+店”融合成新风向

时间:2024-08-11 10:38:00 来源:网络16 作者:admin 栏目:平台政策 阅读:

标签: 融合  风向  零售  医药 
阅读本书更多章节>>>>

近年来,医药零售进入快车道,药品和高值耗材带量采购逐步走向常态化、三医联动改革深化、创新药进医保、新零售崛起等关键转折性事件,又进一步加速了处方药零售的发展和变革。

但当前零售药店业绩承压是普遍现状。据行业机构数据,2024年上半年,零售药店平均销售额同比下滑10.6%,其中客单价同比下滑8.9%,在个账减少、经济下行的影响下,消费者花费明显趋于谨慎。

阿斯利康中国全渠道事业部总经理刘谦表示,应以客观理性的态度看待零售市场的发展,认识到其在保障民众健康、满足消费者多元化需求方面的重要作用。

当前,中国有6亿至7亿慢病患者,业内普遍认为,目前国内慢病管理达标率低于国际水平,而这并不是因为治疗方案差,也不是因为医疗领域发展水平低,而是因为缺少一个非常有效的以全科、以院外为中心的,以家庭、以健康管理为体系的慢病管理网络。

“随着‘院店联动’模式的提出与落地,慢病管理将会有新的突破,同时也将为医药零售行业带来巨大突破。所谓‘院店联动’模式,即让医院指导零售药店进行慢病管理,由学会制定院外患者慢病管理的操作流程、技术规范等指导给到零售药店,同时由药企来共同支持零售药店进行患者的院外管理。”刘谦说。

作为国家医疗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零售药店具有数量多、覆盖人群广、便利性强等特点,是距离患者最近的医疗服务网点和基础医疗保障。面对日益增长的慢病管理需求缺口,零售药店迎来了发展转型的全新机遇。

入局慢病管理

一直以来,医院作为起主导作用的就诊渠道,几乎承担了患者从诊断、治疗,到处方、复购等就医路径上的所有需求,线下药店和线上平台只承接小部分的外流需求,仍有大量患者的院外疾病管理需求未被充分满足,尤其是在慢病领域。

当前,中国居民的慢性病患病率已接近40%,意味着约有6亿至7亿中国民众正遭受不同种类的慢性疾病的困扰,且这一健康问题正呈现出年轻化和普及化的趋势。慢性病的特点在于其日常症状的不显著性和非急性,因此慢病的规范管理往往被忽视。然而,慢性病能导致人体多系统、多器官的病变,加速机体衰老,甚至可能引发诸如中风等严重后果,直接威胁生命安全。

多位临床专家从不同疾病的视角介绍了慢病管理的现状。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孙宁玲教授表示:“在中国,高血压患者的诊断率为仅为52%,治疗率仅为39%,治疗达标率更低。由于高血压的症状不明显,患者往往容易自行减药或停药,医院也难以对每一个接诊的患者进行血压监测和随访,导致后续难以根据患者的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曾龙驿教授指出:“据一项针对我国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调查研究显示,高达45.6%的患者自我血糖监测依从性差。血糖长期管理不达标可导致尿毒症、糖尿病足、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的发生,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或导致截肢或失明等严重后果。”

不难发现,在医疗实践中,患者就医具有随机性,导致医生难以系统性地追踪慢病患者的长期健康数据,且患者的复诊时间往往不确定。同时,患者方面亦存在沟通时间不足的问题,难以充分向医生咨询,加之服药习惯与治疗依从性的欠缺,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中国慢性病患者规范治疗率和达标率的低下。鉴于患者群体的庞大性,单纯依赖医院、社区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等医疗资源,难以实现对所有慢性病患者群体的全面覆盖。

多位临床专家均表示,如果在医院诊断之后,零售药店能够提供专业的用药指导和长期的追踪管理,通过院内外协同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就能够帮助患者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取得更好的疾病管理效果。

当前,中国零售药店的数量已达到66万家,药店不仅在城市中广泛分布,还深入乡村地区,形成了庞大的门店网络,这构成了其显著的优势。同时,在药品供应之外,零售药店在院外疾病管理服务方面正体现出独特价值。例如,医保支付、刷卡消费以及双通道等便捷服务,均可在零售药店内得以实现,无需患者专程前往医院。此外,零售药店不仅提供种类繁多的药品,还涵盖了医疗器械等多种健康相关产品,以及健康管理咨询服务,成为一站式“轻医疗健康服务网点”。

但零售药店在慢病管理服务方面表现出水平不一、缺乏有效指导的现状。如此,鉴于慢性病负担沉重且当前形势极为严峻,迫切需要一种创新的慢病管理模式。

强调“院店联动”

目前,我国健康管理学界正在积极推进从传统体检向健康管理的转变,落地“以治疗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模式转变。

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常委兼秘书长、全国防控重大慢病创新融合试点项目秘书长王占山教授表示:“面对日益复杂的慢病管理需求,亟需打通大型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医院的资源下沉路径,包括社区医院、社区零售药店和功能社区,发挥各自的优势,构建一个由专家团队提供专业指导、健康管理服务方案输出、基层终端落地实施、质量可控和效果可评的可持续闭环管理体系,建立先进共同体机制,积极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推动。这一体系将实现疾病管理数据的互联互通,赋能零售药店新职能,提升零售药店的慢性病健康管理能力,筑牢人民群众的健康防线。”

对于目前慢病管理所面临的难题,孙宁玲指出,从心血管疾病领域来看,首先是患病率高,且患者群体不明确;其次,患者的依从性很低,很多慢病可能会没有症状,但患者往往有症状之后才会选择治疗,导致延误治疗时机,医疗负担也会加重;此外,患者面对的教育有限,主动健康意识较为薄弱。

曾龙驿用“三高”、“三低”和“三个不”总结了当前糖尿病管理难题,所谓“三高”,即发病率高、增长率高、危害度高;“三低”指知晓率低、治疗率低和控制率低;而“三个不”包括不重视生活方式的干预、不规律服药、不监测。此外,院外管理仍然不能满足患者管理需求。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童呼吸科副主任印根权教授指出:“成人对疾病的管理可以有内力驱动,但儿童要靠外力驱动。对于儿童呼吸道疾病患者来说,疾病带来的不仅是呼吸受限的困扰,严重时可能阻碍他们的正常成长发育,同时患儿的家长也承受着诊疗带来的经济压力和时间压力。”

近年来,随着分级诊疗持续推进、允许慢病长处方外流等一系列政策的陆续出台,医药零售行业的集中度和规范性在快速提高,若能促进药店与医院之间的有效联动,让药店的资源协助医院对患者进行管理,特别是针对那些已暂停治疗的患者,引导其重新接受监测,并前往医院进行定期的随访与复查,有助于患者的健康管理。

“我们倡导将医院与药店两端紧密联合,邀请医院权威机构参与指导、考核、培训、授牌及监测等关键环节,确保药店店员在接受充分培训后,能够向患者提供规范、专业的服务。同时,药店应配备必要设备,以便对患者进行及时提醒与合理建议,及时发现血压等指标异常迹象,并引导患者及时就医。”刘谦提出,可以利用广泛分布的零售药店推进慢病管理。

实际上,近些年,药企正积极支持助力医院与零售药店建立“健康联合体”,让药店的场地、设备与专业药师资源,能够为患者提供随访、监测及咨询服务,形成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流程,提升药店的专业服务能力。

迄今为止,全国众多城市的数百家药店正积极推广此模式,涵盖上海、武汉、南京、成都等重要城市,也已有大量实例证明“院店联动”模式在实际操作中的有效性。

根据公开信息,国外众多药店已具备类似功能,如美国流行的“分钟诊所”(Minute Clinic),其在药店内设置全科医生,提供无需预约的即时诊疗服务,且诊疗费用低廉,为患者提供便捷的诊断与处方服务。这表明,药店在医院的指导下,完全有能力承载一定的疾病管理与健康保健功能。

构建闭环体系

从各个维度来看,构建一个医院、药店与患者三方共赢的闭环体系成为方向。

麦肯锡方面也分析认为,医疗新零售闭环的构建对有助于行业促进增长。具体而言:

对保险公司而言,通过自费,轻疾在传统医院体系外日益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医疗服务与医疗消费的完整体系。商保公司需要思考如何与新型渠道相结合,多元化保障设计以增加产品吸引力,并通过与平台方的合作控制成本(例如制定慢病药品目录)。

对制药企业而言,带量采购促使很多药企开始考虑开拓医药零售,但只加强零售渠道,不论是覆盖线上还是线下,都只是非常基础的一部分。更高阶的定位则要求抓住医疗新消费中的多元化需求,提供多元化、全病程的疾病管理解决方案,真正提高病人的用药体验和整体健康获益。

对线下药店而言,线下药店应思考如何适应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可重点打造差异化优势(例如慢病、重疾等特色领域),与线上渠道形成互补。

从政策层面看,国家正积极推动零售药店融入门诊双通道及医保体系。目前,已有数十万家门诊药店接入医保支付系统,这表明政府正致力于将药店纳入整体医疗生态体系,以更好地服务民众。市场和政策的双重作用,使得零售药店逐步成为守护民众健康的重要力量。

需要指出的是,零售药店需要升级的方面在于其服务质量和专业能力。也只有零售药店实现转型,并提升药师的服务能力,才能距离“健康联合体”落地更进一步。

孙宁玲指出,很多人认为药师就是发药,这种观念非常片面。随着药学的迅速发展,药师需要提高综合能力。同时,要加强药师和医生的联络,强调药师和医生的综合管理;通过网络培训等形式,加强药师和医生的同质性管理。

曾龙驿也认为,“我们还是要给药店赋能,对药师和健康管理师进行相应的培训,而且也要有一定的标准,在知识的同质化方面有相应的要求。一些地方已经有了初步探索,比如,如果通过培训,药师可以参与考试、考核进而取得‘三高’管理专业药师资格证。”

健之佳健康连锁店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蓝波补充道,药师的角色目前在法律层面还没有清晰的界定,也引发了大众对药师的疑惑。实际上,在慢病管理方面,药师的工作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即回复患者的用药咨询、配合医生完成治疗过程、帮助民众进行健康调理。

从患者群体的购药趋势和习惯来看,近些年药店在慢病管理中发挥的作用正发生变化。

蓝波表示,根据相关报告,目前整个药店的产品分成三大类,分别是慢性病、常见病和健康产品。这表明,民众对药店的认识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自从中国医改方案推出之后,民众对健康产业的理解、对自我健康的意识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与此同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民众已经从单纯的追求物质,发展到更高阶的对精神的期许,其中最大的需求是对健康的需求,这体现在近几年民众在药店中旺盛地消费。

“我们坚信,只有在政策的指引下,医生的专业指导下,药师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得以提升,零售药店在慢病管理领域的专业服务能力才能迈向新的高度。”刘谦强调。

阅读本书更多章节>>>>

本文链接:https://www.kjpai.cn/zhengce/178287.html,文章来源:网络16,作者:admin,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