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派

跨境派

跨境派,专注跨境行业新闻资讯、跨境电商知识分享!

当前位置:首页 > 平台政策 > 渤海银行董事长履新满一年,内外承压如何扭转局面

渤海银行董事长履新满一年,内外承压如何扭转局面

时间:2024-08-09 13:03:01 来源:网络16 作者:admin 栏目:平台政策 阅读:

标签: 局面  扭转  内外  董事  银行  履新  渤海 
阅读本书更多章节>>>>



进入“王锦虹时代”已满一年,渤海银行内外承压。作为国内最年轻的股份制银行,过去一年来,面对市值蒸发、债权转让、业绩下滑、高管缺位、内控顽疾……渤海银行迎来发展过程中的阵痛时刻。对于董事长王锦虹而言,这份“年度答卷”又该如何评价?

摒弃内部提拔?公开招聘副行长耐人寻味

7月19日,渤海银行公告披露,一日之内有三名高管辞任,包含两位副行长和一位监事长。具体来看:因年龄原因,赵志宏辞去渤海银行副行长、首席风险管理官等职务;因工作调整,王春峰辞去渤海银行监事长、监事会提名委员会及职工监事职务;因个人原因,靳超辞去渤海银行副行长职务。

如果说高管辞任是商业银行的常态,那么公开招才则是耐人寻味。



同一天,即7月19日,渤海银行微信公众号宣布,该行将选聘3名副行长,分别负责批发业务、风险业务以及金融市场(资产负债及财务)业务。

南都湾财社记者梳理看到,从此次公开选聘的人才来源要求看,首先是来自金融监管部门,其次是政策性银行、国有控股大型银行分行级高管,三是全国股份制银行及相当规模金融机构副行级及以上职务。

从招聘理念看,内部提拔显然不是主流,这个理念在当前“高级管理层”阵列中也得到体现。南都湾财社记者注意到,目前该行高级管理层成员包括行长屈宏志、副行长杜刚和谢凯。屈宏志此前曾长期任职于中国建设银行,加入渤海银行之前是建设银行江苏省分行党委副书记、副行长。杜刚曾长期在中国人民银行及中国银监会系统从事监管工作。谢凯同样在国有大行有丰富从业经验。上述3人均不属于内部成长历练型干部。按照规划,待成功招聘3名副行长后,渤海银行将迎来“一正五副”高管格局。

六折转让289.65亿债权资产有何玄机

比此番公开招聘副行长更抢眼的,则是大规模出售债权资产。今年7月22日,渤海银行公告,拟以不低于约176.72亿元转让289.65亿元的债权。若以该最低价成交,此次股权出售预计带来38.78亿元账面亏损。这也是渤海银行年内第二次在港交所公告资产转让事宜。

这次转让债权资产有如“双刃剑”。按照业内分析,短期来看,38.78亿元的账面亏损会对银行当期的利润产生负面影响,减少净利润,从而影响业绩表现。长期看来,如果此次出售能够减少未来的信贷损失,可能有助于银行稳定业绩、提高风险抵御能力。

老兵王锦虹“回归接棒”,过去一年有何姿态

实际上,从外部人才输入到转让资产“补血”,前后这两波操作,离不开一个关键人物:董事长王锦虹。


王锦虹(图片来自网络)

王锦虹更像是“老兵新将”。时间回到一年前。2023年7月18日,渤海银行在港交所发布公告显示,董事长李伏安因退休辞去董事长等职务,自7月18日生效。同时,董事会建议委任王锦虹为董事长一职,并出任执行董事等职务,王锦虹任职资格待监管部门核准和股东大会选举。这份公告意味着,渤海银行进入王锦虹时代。

与上述青睐“外脑”理念形成鲜明对照,王锦虹是该行“老兵”,他早在2006年就加入渤海银行,并在该行有十余年的任职生涯。从公开履历看,1971年出生的王锦虹曾任深圳发展银行天津分行副行长,渤海银行天津分行党委书记、行长,滨海新区分行党委书记、行长,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分行行长,渤海银行行长助理、党委委员、副行长、执行董事。


王锦虹(图片来自网络)

2017年初,王锦虹出任天津市海河产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2023年4月,他“回归接棒”任渤海银行党委书记,3个月后出任董事长,此举也被外界称为“元老上位”。直到现在,他履新董事长之职刚好满一年。

据当地金融圈人士介绍,王锦虹熟悉商业银行业务和金融政策,经营管理和运营经验丰富。南都湾财社记者注意到,在今年天津市两会上,王锦虹作为市人大代表对外界发声表态,多元服务为“三新”提供有力金融支撑。其中,在服务科技创新方面,渤海银行坚持做“专”组织保障、做“精”产品创新、做“特”金融服务、做“近”客户需求,力争成为科创企业门口的金融机构、贴身的金融管家。

据记者观察,王锦虹麾下,“年轻”和“开放”一直是这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的重要标签。

渤海银行在2005年底成立,总部设在天津,也是第一家自2000年来在发起设立阶段就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2020年7月16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从股东结构看,渤海银行由天津泰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渣打银行(香港)有限公司、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现称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国家开发投资公司(现称国家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宝钢集团有限公司(现称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等多家股东发起设立。

目前,该行在大湾区的广州和深圳均设有分行。

“不良贷款率居首、净息差居末”的同行之困

但是,业绩才是最好“标签”。继2022年业绩双降之后,2023年渤海银行的营收利润再次下滑:该行去年实现营业收入249.97亿元,同比下降5.55%,这已是连续第三年下滑;实现净利润50.81亿元,同比大幅下降16.81%,连续两年出现下降。截至2023年末,资产总额站稳1.7万亿关口。

不良贷款率居全国股份行之首、净息差居全国股份行之末的数据,也让渤海银行陷入内卷之困。

Wind数据显示,去年渤海银行净利息收益率已经从2019年2.21%下降至1.14%,在全国12家股份制银行中垫底。净息差的快速下降,主要是生息资产收益率降幅较大以及付息成本居高不下。

如果说息差下滑是业绩下滑的表层因素,那么风控或是更关键因素。2023年,渤海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168.58亿元,不良贷款率上升0.02个百分点至1.78%,高于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的2023年末商业银行1.59%的平均不良贷款率,而且高居股份制银行首位。其中,房地产业的不良率飙升至3.65%,不良贷款金额32.29亿元。

不过,在业务层面,渤海银行也有可圈可点之处。截至2023年末,该行向高技术制造业贷款余额345.38亿元,占全部制造业贷款的近4成,“科技金融”底色较足。

今年3月底年报发布后,渤海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王锦虹也有表态称,2024年“将渤海银行办成政治引领有力、战略定位清晰、公司治理有效、业务质效提升、整体风险可控、健康持续发展的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企业。”

4张千万罚单背后,风控专家也不能力挽狂澜

王锦虹口中的“公司治理有效”的愿景,依然存在内控不力和风控薄弱之处。

南都湾财社记者注意到,此次辞任高管之一赵志宏此前曾在建设银行任职超20年,长期从事风险管理、质量效率管理、产品创新与管理等相关工作。 2015年,赵志宏加入渤海银行。2020年2月,这位风险管理“老将” 出任渤海银行首席风险管理官,当年10月又获聘为副行长,直至本次辞任。

这位曾被市场寄予厚望的风控专家,并不能力挽狂澜。来自企业预警通等多个公开平台数据显示,2020年以来,渤海银行及其分支机构累计收到监管罚单超70张,被罚没金额超2亿元。按照不完全统计,最近4年,渤海银行收到的1000万元以上的罚款有4次。其中最大一张罚单金额为9720万元,来自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涉及“地方政府购买服务项目贷款不合规、违规向资本金不足的房地产项目发放贷款”等“34宗罪”。

2024年上半年,渤海银行受到的处罚明显少了轻了很多,合规内控步伐加快。

高光渐远,“仙股”重获资本市场青睐成谜

资本市场表现,更是无法回避的阵痛。追溯时光,2020年7月16日上市当天是渤海银行的高光时刻。当日渤海银行市值832亿元,在30家H股银行中排名第十二。

2024年8月8日收盘,渤海银行的股价为0.92港元/股,进入“仙股”阵营。与昔日5.6港元/股的高点相比,市值蒸发了80%以上。即使和一年前(2023年8月8日)收盘价1.13港元相比,也下跌了近2成。目前,该行总市值不足170亿港元,垫底10家上市股份行。

对此,有分析师提醒,渤海银行更深层次的原因“要落到业务创新能力不足且过度依赖大客户上”。如果进一步挖掘,则会看到“业务创新能力不足的背后是战略定位的长期模糊不清”。

作为12家全国性股份行中唯一一家赴港上市的银行,渤海银行能否轻装上阵,重获资本青睐,依然成谜。

当下,正是半年报密集出炉季。距离渤海银行半年报的正式披露,不足一个月时间。这份半年报将是王锦虹在董事长任上相对完整的“成绩单”,既充满考验,也让人期待。

无论如何,在搭建班子、改善业绩的同时,走出不良率“泥潭”、破除内控“顽疾”、提振资本市场信心,都是这家以“年轻”自诩的股份行的“必考清单”。作为“元老上位”的王锦虹何以扭转局面,平稳度过这一次转型升级的阵痛,同样任重道远。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卢亮

阅读本书更多章节>>>>

本文链接:https://www.kjpai.cn/zhengce/178092.html,文章来源:网络16,作者:admin,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