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银行“进化论”
时间:2024-07-29 15:57:00 来源:网络16 作者:admin 栏目:平台政策 阅读:
题图|视觉中国
十年前开始,全世界兴起了一股数字银行的浪潮,在国内,微众银行、网商银行等数字银行纷纷成立,在国外,也有巴西的Nubank、德国的N26、英国的Starling Bank、韩国的KakaoBank等陆续上线运营,开启了一波数字银行革命。
所谓数字银行是相对于基于实体网点运营的传统银行而言的,数字银行不开设实体网点,主要靠数字化技术在线上运营,降低成本提升效率。
在过去的十年多里,数字银行飞速发展,金融的普惠程度得以大幅推进。这些数字银行中的佼佼者也已经成为各个区域的明星公司。
发展到现在,数字银行的挑战逐渐明显。随着大众金融需求的满足程度得到很大改善,需要数字银行有更多的能力进化,来提升服务客户的能力,解决客户的新需求。而传统银行也在数字化技术上快马加鞭,数字能力已经不可小觑,数字化服务不再稀缺。
面对新环境,数字银行正在做出哪些“进化”,未来前景如何?
7月23日,国内首家数字银行微众银行和国际管理咨询公司奥纬咨询联合发布《全球数字银行发展与创新趋势报告》,深度分析全球领先数字银行的发展与实践,并对数字银行未来的发展路径及全球竞争格局作出展望,为全球数字银行发展态势与趋势勾勒出清晰图景。
数字银行进入新时代
在国内,微众银行、网商银行、新网银行等数字银行在近十年里纷纷设立,从全世界看,也呈现增长的趋势。上述报告显示,全球数字银行设立数量自2019年达到顶峰,这一年全球新成立36家数字银行。此后在2021年也有31家设立。
数字银行给全球普惠金融带来了积极的变化。数字银行以数字平台提供金融服务,金融供给能力大幅优化,服务客户的效率越来越高,满足了大量客户的需求。以微众银行为例,截至2023年末,微众银行已累计服务个人客户近4亿、累计申请贷款的中小微企业超450万家,涵盖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新蓝领及年轻白领等多层次群体。
传统银行过去十年里也在数字化上做了大量投入,成果斐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服务普惠的能力。以工商银行为例,近年来工行普惠贷款年均增速超40%。建行方面,截至2023年末,建设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已超3万亿元。
就我国来说,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末,全国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1.4万亿元,同比增速21.1%,较各项贷款增速高12个百分点。
就全球来看,上述报告显示,2014-2021年,全球15周岁以上人口的银行账户渗透率从62%上升到76%,电子支付渗透率从44%升到64%,信贷渗透率从22%升到28%。
在这种背景下,数字银行正在走进发展新时代。账户日益普及,大众的借贷等需求已经得到一定满足,甚至银行都在通过低利率来争夺优质客户,同时传统银行的数字化能力精进也有目共睹。竞争愈加激烈,这跟数字银行成立之初的环境已经不可同日而语。面对这种局面,数字银行该做怎样的应对?
形成可持续盈利模式,发掘新蓝海
当下数字银行面临的新局面,是年轻的数字银行成长为参天大树的必经阶段。想要成为百年银行,必然要培养适应不同发展环境的能力。
目前在商业模式上,主要的数字银行已经找准了自己的方向定位,面向目标客群形成有优势的产品与服务。数字银行的商业模式大致分为两类:
一类是依托人口基数较大的市场,以零售客户为主要收入来源,在达到一定用户规模后,利用规模效应和技术提升运营效率,实现盈利。例如微众银行业务以零售为主,形成了微粒贷、微户贷、微车贷等明星产品,成为国内零售金融市场的重要生力军;
另一类是在人口基数较小的市场,聚焦高收益细分市场,专注于某一类型的客户业务(如中小企业融资)或某一特定场景业务(如汽车金融)。以英国Oaknorth Bank为例,主要定位于为中小企业融资,客户超过200万,2023年盈利达1.8亿美元。
但这些各个区域里的头部数字银行如果只能在目前的优势业务上扎根,可能会在不同经济周期阶段体现出较大的业绩波动性。因而,他们下一步要做的,是在稳固住当前优势业务的同时,寻找新的商业机会,培育第二增长曲线,从而增强自身应对各种市场环境的能力。
对于全球头部数字银行的新探索,报告进行了全面挖掘和深入解析。报告认为,目前这些头部数字银行的新探索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是深挖生态圈资源,把自身所处的生态圈以及客群所在的生态圈进一步挖透,发现新的需求。如韩国的KakaoBank:与韩国最大的IM应用Kakao Talk共享通讯录,用户可以在APP中直接选择Kakao Talk上的好友完成转账,还联合推出“聚会存折”产品,Kakao Talk群主可以使用聚会存折向群成员收集会费、确认会费缴纳情况、催收会费等,成员也可以实时确认会费收支、余额等信息,从而进一步增强了客群的认可度。
二是探索新商业模式,形成多元化业务布局。这些新商业模式包括提供银行即服务(BasS)、科技能力输出、为中小企业客户提供非金融服务等。
所谓银行即服务,类似我国的开放银行,银行在各个场景提供API接口,将金融服务镶嵌进场景去,在这些场景里提供账户、支付、信贷等服务。如通过API接口嵌入大宗商品交易平台,依据线上交易数据来做风控,为这些上下游客户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在KYC人脸识别远程金融验证方面,包括滴滴、快手、美团、vivo等互联网大厂的一些人脸识别验证工作都用了微众银行开源的底层技术。国外数字银行也有相关尝试,如英国Starling Bank基于自身实践,通过SaaS为其他银行提供核心银行系统及其他技术方案,2023年SaaS收入达到1.08亿美元,占到总营收的13%。
三是开拓母国以外的市场,覆盖多个市场,即我们常说的出海或者国际化。很多数字银行有这些尝试,如Nubank除了在巴西,还在与巴西市场情况比较接近的墨西哥和哥伦比亚有所布局,客户数量超过1亿。在多元市场带动下,Nubank 2023年净利润达到10亿美元。
四是在数据价值逐渐凸显的背景下,参与数据要素流通的基础设施建设。数据愈加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想要提升效能,需要在数据上充分挖掘。这其中数据是基础,而数据又涉及到所有权、使用权、隐私权等多种复杂问题。数字银行作为拥有大量数据资源的群体,可以在数据确权、数据保护、数据合理使用等方面,发挥自身价值,使数据资源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有效利用起来。
如微众银行基于自研的FISCO BCOS开源区块链底层平台,打造了跨境数据验证平台,促进数据安全、便捷地跨境验证和流通。平台基于个人数据可携带权,让用户成为关键参与者,由用户主动发起个人信息数据传输并自行上传,基于区块链实现数据可信验真,传、验分离。这样,既有效保障数据隐私安全,又让数据顺畅流动,实现安全与效率的兼容。
总体来说,目前这些新方向大多处在探索阶段,还没能成为数字银行的第二增长曲线,不过都是非常有潜力的领域,而且都是基于数字银行的能力优势而做的新布局,经过若干年的培育,有望让数字银行形成多元化业务布局。
数字银行前途依然远大
在净息差下滑的情况下,银行业普遍面临着业绩如何增长的难题。传统银行的策略多是在做好传统存贷汇业务的同时,申请新的金融牌照,如消金牌照、公募基金牌照、保险牌照、融资租赁牌照等,进入到新的领域当中。
数字银行则更多还是基于自身的数据与技术优势,做业务的拓展,就如上述银行即服务(BasS)、科技能力输出、出海等新业务方向。方向看似不同,实际上都是丰富自身的产品线,寻找新的商业机会。
传统业务继续做深,新业务渐入佳境,数字银行能力不断进化,有望让数字银行发展更上一层楼。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数字银行已经初具规模。如今数字银行虽然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环境,不过展望未来,发展空间依然很大。
正如上述报告中所说,数字银行在全球银行业中将承担重要角色已经成为行业共识,但其难以成为对现有银行业格局形成根本性改变的“行业颠覆者”,而是持续保持银行业的“鲶鱼”姿态,以其在金融科技和创新能力,在整体金融体系中扮演“创新推动者”的角色,促使整个银行业保持创新活力。
而新的技术如生成式AI、WEB3、物联网、元宇宙等,也有望进一步充实数字银行的“兵器库”,支持数字银行做出更大的技术创新,解决客户需求。如生成式AI让数字银行可以为每位客户提供专属虚拟“私人银行家”,以自然语言进行交流,理解客户的处境与需求,主动
提出金融方案。
为此,数字银行需要继续发挥自身技术优势,强化创新,在更多领域形成有竞争力的解决方案,解决金融领域仍然存在的难题,拓展商业价值。
如对公业务数字化,发展一直相对滞后。因为对公业务的数据丰富程度往往不足。整合全方位的企业数据,强化对公业务风控模型的有效性,是值得数字银行深挖的领域。
另外财富管理是银行界普遍的业务转型方向,目前的财富管理产品体验还未达到客户预期,这其中既有银行服务能力的问题,也有投资者的操作习惯问题。通过技术创新,结合财富管理行业知识,形成持有体验更好的财富管理产品,帮助客户资产保值增值,也是数字银行值得去探索的方向。
在不断的尝试中,新的商业机会有望逐渐形成。正如上述报告中所说,数字银行的这些尝试仍处于探索初期,许多还需要进一步的技术、业务和合规性验证,但其中的一些尝试,可能在不断更新与迭代中逐步摸索出数字银行的新模式,比如AI银行等,从而成为全新一类的科技驱动的银行服务提供者。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阅读本书更多章节>>>>本文链接:https://www.kjpai.cn/zhengce/176714.html,文章来源:网络16,作者:admin,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