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派

跨境派

跨境派,专注跨境行业新闻资讯、跨境电商知识分享!

当前位置:首页 > 平台政策 > 央行意外降息,为什么说是历史性的一幕?

央行意外降息,为什么说是历史性的一幕?

时间:2024-07-26 09:11:01 来源:网络16 作者:admin 栏目:平台政策 阅读:

标签: 历史  意外 
阅读本书更多章节>>>>


点击上图▲立即了解

“此次降息,是迈向价格型调控改革、建立现代央行体系的关键一步。”

文 / 巴九灵(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台风 “格美”登陆了,在即将到来的暴风闪电中,央行也超预期地降息了。

先是3天前的7月22日宣布LPR降息10个基点,1年期和5年期的LPR分别降到3.35%和3.85%,接着将7天逆回购操利率从1.8%调整为1.7%。而在昨天7月25日,央行又将中期借贷便利(MLF)下调20个基点。


与此同时,五大国有银行——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建设银行集体降低存款利率。这是2024年年内首次降息,也是2022年4月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建立以来的第五次。调整后的利率中,五年期整存整取年利率下调20个基点,从之前的2%降至1.8%,一年期存款利率也下调了10个基点,为1.35%。

存款利率首次跌破“2%”,是银行必然之举。

因为整个2023年,21家A股银行存款新增超17万亿元,工行、农行和建行的存款规模增速均超过10%。2024年上半年,新增存款超过9万亿元。

然而,上半年住户贷款只增加了1.46万亿元,同比几乎砍了一半。存款猛增,贷款猛降,银行自然受不了,如今净息差已经降到1.5%,低于1.8%的警戒线。只有不断降息,银行才能化解危机。

但是普通老百姓恐怕不乐意了,在就业和收入预期不明朗的情况下,大家倾向低风险资产,定期存款和活期存款的比例,已经从2017年的“六四开”变为如今的“七三开”。而近一年多来,老百姓为了那点“卑微”的利息(保命钱)想尽千方百计。

有人开启了“特种兵”模式,他们盯上了国有大银行和地方小银行的利差,从一个城市跑到另一个城市,腾挪存款,甚至穿梭于高息的村镇银行;有人积极地“走出去”,将钱投到了港股,或通过购买QDII基金等方式,在欧美、印度、东南亚进行全球资产配置。

没有门路“走出去”的,就配置长期国债,导致国债收益率大跌,或者购买锁定利率的理财型保险。

还有一种“变相”理财——提前还房贷。这就是为什么今年居民存款增量同比去年少2万亿元。

如今,存款利率历史性地滑入“1字头”时代,根据“国有大行带头调整、股份制银行快速跟进、中小银行陆续跟进”的规律,以及继续缓解银行净息差压力的逻辑,未来利率将可能继续下调——那时,理财特种兵们将集体“破防”。

降息,说到底还是在于提振信心,抬高资产价格。事实上,房子和股市,只要有一个开始向好,普通人的预期和信心也就起来了。但是,明明降息能释放资金进入资本市场,是一个好预期,但这两天的A股有点“不太争气”,昨天沪指又失守2900点……

这是降息的微观层面。


不过从宏观层面来说,这两天的降息却有一定的历史性意义。

我们知道,中国的利率传导路径为“央行—政策利率—市场基准利率—市场利率”,以前的政策利率是MLF,通过影响货币端的LPR和债券端的10年期国债利率来影响存款利率,而如今变成了7天逆回购利率(OMO),印证了此前央行行长潘功胜在陆家嘴论坛的发言。

7天逆回购利率,指的是央行从银行手中买进有价证券,把钱给到银行,成为银行的资金成本,相当于央行短期向市场投放货币。等7天一到,银行把钱和这7天的利息一起给回央行,这个利息就是7天逆回购利率。

OMO不仅体现了短期市场对资金的需求情况,也直接反映央行调控的意图,而且是每日更新,意味着每天都能传递降息或升息的信号。而7月22日的那次降息,公告中说将OMO从原来的招标改为“固定利率、数量招标”,提前宣布利率变化。

因此国内外经济学家将LPR和存款利率下调视为新利率框架的“首秀”。

智本社社长薛清和认为,“上周央行先下调了七天逆回购利率10个基点,紧接着LPR下调10个基点,标志着中国货币政策中枢从MLF转向七天逆回购利率,LPR与MLF脱钩,开始锚定短期利率,向价格型调控改革、建立现代央行体系的关键一步。”

而从全球竞争的层面来说,降息更具有重要意义。

自疫情以来,中国一直在降息通道中,而美国处于加息周期,由此形成利率倒挂。一个本应该高收益的新兴国家长期低利率,资金自然会外流。不过今年以来,随着美国通胀超预期回落,美联储正考虑进行降息,只是迟迟没下定决心。

但还是发生了戏剧性的一幕:特朗普从刺客枪口活命,大大增加了当选总统的概率,到那时美联储降息基本上板上钉钉。特朗普出身产业资本,倾向自由竞争和降息刺激经济,通过货币宽松能让美元贬值,促使产业回流。他曾公开警告,如果美联储在大选前不降息,上台后将不会解雇现任美联储主席鲍威尔。

美联储降息意味着中美利率倒挂缩小,中国将有更大的货币政策空间。

什么意思呢?就是主动权将在中国,我们可以选择继续降息,从而进入流动宽松周期。极低的利率,对实体、股市、债市都将是利好。因为美国降息,人民币会相对升值,而中国跟着降,人民币甚至还会贬值。


在财经评论员刘晓博看来,贬值并不是一件坏事,有利于增强中国商品竞争力,也降低了外国友人的旅游成本,特别是倾向把资金移到海外的高净值群体,资金恐怕要“打折”。

所以在低利率的背景下,资金恐怕会投入到“新质生产力”中去。

先简单地交代完背景。而后续的问题是:未来到底会不会继续降息,降息对宏观经济和投资的影响又是什么,以及现阶段普通人到底还有哪些投资策略,这些专业的问题,我们交由经济学家解答。

大头有话说


▶▷首先,本次降息并不意外。

◎一是二季度名义GDP跌破4%,且连续五个季度名义GDP低于实际GDP,反映出需求不足和通胀较低,如果名义GDP增速持续下降,容易推高债务风险。

◎二是金融指标,6月份M2同比增速继续下降,M1同比降幅进一步扩大,反映出市场流动性和资金活跃度均下降。

◎三是通胀指数,PPI和CPI延续较为低迷的态势,提振通胀任务加重。

◎四是房地产投资、融资和销售降幅均有所收窄但距离止跌企稳还有距离。

◎五是大会后,需要通过降息来释放积极信号,提振市场信心。

▶▷其次,从央行货币政策改革角度来看,本次降息具有历史性意义和标志性意义。

上周,央行先下调七天逆回购利率10个BP,紧接着LPR下调10个BP,这标志着中国货币政策中枢从MLF转向七天逆回购利率,LPR与MLF脱钩,开始锚定短期利率,这是向价格型调控改革、建立现代央行体系的关键一步。


▶▷第三,为什么7月25日MLF利率下降20BP,而且是不按惯例出牌,在15日后开增加一次MLF操作窗口?

原因是:今年以来,国债利率持续下降,压低了市场中长期利率,加上本周七天逆回购利率推动LPR下降,进一步推动市场中长期利率下降,作为央行中长期的政策性利率MLF需要跟随自然利率和新的短期政策性利率而下降。这说明七天逆回购利率正在成为新的政策性利率,而MLF只是跟随性操作。所以,这次MLF下降幅度较大,而且是增加操作。

▶▷第四,尽管七天逆回购利率、LPR均下降10BP,MLF下调20BP,降幅为2020年4月以来最大,但这不能理解为过度宽松,只能算温和宽松。

原因是:当前的经济名义增速下降,需求不足,通胀较低;由于通胀持续较低,实际利率持续上升,而且维持较高历史性水平,这容易抑制投资和消费,增加偿债负担和融资成本。基于当前的名义增速和通胀形势,建议进一步较大幅度降息。

▶▷第五,央行降息直接推动六大行和商业银行降低存款利率。

原因是:近些年,随着央行稳步降息,推动贷款利率下降,商业银行净息差持续萎缩,今年上半年六大行下降到1.5—1.6%的水平,这已低于合意净息差1.8%的水平。本周,央行再度降息,商业银行选择同步下调存款利率,以降低付息成本和负债端的压力,保净息差和利润。


本次“降息”宽松比预期来的更快。

虽然二季度央行有点“收紧”的意思,但降息宽松是迟早的事。核心逻辑在于我们现在仍处在经济弱复苏的周期当中,国内的有效需求不足依然是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即便降息会对人民币汇率造成一定压力,但当前还是要以国内的经济目标为核心,宽松的必要性有增无减。

但从时点上而言,比我们想象得要早一点。

因为原本央行正在通过卖债等一系列措施释放“警示性收紧”的信号。主要目标是防止之前货币空转的金融风险。因为之前的货币宽松力度较大,以至于有大量的资金沉积在金融体系内,比如大量银行的资金涌入债市,尤其是这个长债市场,长端利率被空前压低,央行多次提示风险但机构还是买买买,所以央行也是想通过收紧倒逼金融机构控风险。

所以我们看到本月的15日央行的MLF其实没有降息。而一般而言,15日MLF不降息的话,后面LPR也不会降息,但意外的是,这次先降了LPR,然后临时又增加了一次MLF,同步下调利率,形式上是一次非常特殊的“宽松”举措。

之前我们判断目前的经济基础不支持收紧,一旦收紧经济必然会再次回落,所以这种警示性收紧不会持续很长时间,应该在三季度的后期就能看到宽松的回归。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个切换比我们想象得还要快,7月份就开始释放一个相对宽松的信号了。

当然,政策效果不会马上体现出来,短期之内还是会经历一个渐进式的渗透过程。

实际上,我们的货币宽松其实也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只是政策到实体经济之间,有一个传导链条,即通过更低的利率、更低的负债成本来刺激大家加杠杆,去支撑经济需求的复苏,但过去一两年这个反应链条非常不顺畅,尤其在居民部门。

由于当前买房的需求系统性下降,居民部门加杠杆的意愿非常弱,而房地产市场和居民杠杆的这种走弱并不只是单纯的周期性现象,而是叠加了人口老龄化和供给过剩等中长期压力。

货币宽松虽然有助于缓解房地产部门的短期下行压力,但却无力改变房地产的中长期基本面。所以和以往相比,这种宽松的效果势必会大打折扣。


目前的政策及经济基本面的变化对投资有一定影响。

▶▷第一,长期来看,还是要降低收益的预期,因为利率下行是大势所趋,无论是实体资产还是金融市场,投资的预期收益率都会下台阶。

▶▷第二,债券牛市短期来看还没结束,主要受益于货币宽松和有效需求不足,但中期来看,性价比明显下降,如果经济逐步走强的话,债市的风险会逐步体现出来,相对而言,股市的性价比会随之提升,但这种切换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主要问题在于,经济复苏力度偏弱、通缩没有结束,A股基本面的企业盈利周期还看不到上行动力。所以尽管A股的估值已经很便宜,但目前仍处于磨底的阶段,上行趋势仍需等待基本面的共振。

▶▷第三,相对比较坚挺的,还是一些防御性的资产,就是盈利比较稳定、出清压力比较小的防御性行业。但对于高成长性、高估值的进攻性行业,目前还没有实现业绩反转,仍需要谨慎对待。


美国宏观经济数据疲软让市场对美联储降息的预期增加,造成美元汇率回落。如果美国经济数据稳步放缓,那么美元可能会全面走弱。但是人民币的情况例外,因为中国经济数据也弱于预期。

除此之外,如果特朗普获胜,人民币也面临着下行压力,因其拟对中国商品收取高额关税。根据瑞士银行的预期在极端情况下,人民币汇率有可能上探8.0。

至于现阶段中国股市主要的制约因素,一是投资者缺乏信心,二是宏观经济数据的疲软,例如第二季度GDP增长不及预期,六月房价和消费数据也不理想。

因此此次降息被认为是对弱于预期的第二季度GDP数据的回应,在某种程度上表明中国人民银行继续支持性偏见。近期市场对美联储9月降息的预期越来越高,也可能为中国人民银行现在降息提供一些回旋余地。

投资角度,建议防御型投资,例如黄金。在股市中寻求板块的话,高息股票是避险区域。

本篇作者|徐涛 | 和 风月半|责任编辑|何梦飞

主编|何梦飞|图源|VCG

8月6日—8月7日,走进标杆工厂2024丨三一站,走进全球风电行业首座“数字元平台”工厂,亲身体验智能制造的科技魅力,探索绿色能源的创新之路~

阅读本书更多章节>>>>

本文链接:https://www.kjpai.cn/zhengce/176224.html,文章来源:网络16,作者:admin,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