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派

跨境派

跨境派,专注跨境行业新闻资讯、跨境电商知识分享!

当前位置:首页 > 平台政策 > 绿色金融周报(第139期)丨6家银行上榜2023年气候友好型银行业金融机构;中国太保发布2023年应对气候变化报告

绿色金融周报(第139期)丨6家银行上榜2023年气候友好型银行业金融机构;中国太保发布2023年应对气候变化报告

时间:2024-05-21 12:34:01 来源:网络16 作者:admin 栏目:平台政策 阅读:

标签: 气候  银行  金融  中国  机构  发布  报告  变化  友好 
阅读本书更多章节>>>>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郭晓洁 李德尚玉 实习生宁一晗 广州报道

随着绿色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相关的资讯和数据变得越来越丰富。绿色金融周报从宏观视角和机构绿色金融实践等角度,关注绿色金融领域的最新前沿动态,追踪绿色金融市场的最新趋势,为绿色金融相关参与方提供决策依据和参考。


一、重点关注

1、第三届中国气候投融资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5月13日-14日,由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共同主办的第三届中国气候投融资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本次研讨会以“碳路逐峰·绿新双驱——气候投融资赋能绿色低碳未来”为主题,会期一天半,聚焦气候投融资领域,围绕气候投融资的标准规范、国际经验、信息披露等重要议题进行专业探讨,邀请政策制定者、金融机构、投资主体和国内外研究机构,共同探讨政策动态、分享最新研究成果并交流业界最佳实践。本次会议包括主论坛和六场平行分论坛,围绕气候投融资地方试点实践与创新、气候投融资加速城市低碳转型的国际经验与中国实践、金融赋能助力甲烷减排解决方案、碳交易与碳金融、气候友好型金融机构、ESG信息披露等重点议题,探讨气候投融资助力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有效策略和途径。

全国人大环资委李高在会上表示,下一步,专委会还将为推进气候投融资发挥好四个方面的作用,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夯实研究基础,提升专业水平,积极发挥专委会高端智库作用,为相关的工作提供技术支撑。二是汇聚各方力量,促进多方合作,积极发挥专委会平台网络作用,助力构建气候投融资的生态圈。三是完善标准体系,强化能力建设,积极发挥专委会专业社团作用,推动气候友好型金融机构和市场主体的建设发展。四是加强宣传推广,推动国际合作,积极发挥专委会的桥梁纽带作用,讲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中国故事。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此次研讨会汇集了多位行业专家,不仅汇集了气候投融资领域的最前沿资讯,也为来年气候投融资工作提供了具体方向。

2、6家银行上榜2023年气候友好型银行业金融机构

5月13日,在2024第三届中国气候投融资国际研讨会上,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气候投融资专业委员会发布了“2023年气候友好型银行业金融机构”名单。广州银行、桂林银行、北京银行城市副中心分行、中国光大银行南京分行、恒丰银行北京分行以及兴业银行西安分行6家银行上榜。气候友好型金融机构是围绕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积极开展气候投融资业务,将应对气候变化纳入公司治理、投融资活动、经营活动、风险管理以及社会影响等五个方面并满足相关要求的金融机构。

据悉,在生态环境部、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中国人民银行有关领导的指导下,在能源基金会(EF)、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的支持下,自2019年以来,专委会积极推动气候友好型金融机构建设相关工作,在第一届中国气候投融资国际研讨会上正式发布气候友好型金融机构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成果,在第二届中国气候投融资国际研讨会上,专委会发布了《气候友好型金融机构评价导则》。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六家气候友好型银行业金融机构中地方城商行占比较高,为下阶段各地方金融机构推进具有特色的气候投融资产品和创新提供了良好借鉴。

3、四部门联合召开绿色金融服务美丽中国建设工作座谈会

5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生态环境部、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联合召开绿色金融服务美丽中国建设工作座谈会。会议指出,发挥绿色金融作用,助力美丽中国建设,是金融系统、生态环境系统共同的使命和责任。金融管理部门、生态环境部门、金融机构和有关企业要加强跨部门、跨领域协同合作,加强统筹谋划,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推动环境要素市场建设,分阶段逐步扩大我国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完善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利用好生态环境有关机构和单位的专业性优势,强化在碳核算、第三方评估认证等方面的技术支持。发挥金融机构、金融基础设施等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助力碳市场建设。加强政银企三方融资对接,建立服务美丽中国建设重点项目联合推介机制。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美丽中国建设需要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发挥自身优势,承担使命责任。同时,也要政银企三方加强融资对接,共同推动美丽中国建设。

4、贴标中欧CGT广东省级政府绿债发行入选大湾区规则机制对接典型案例

近日,广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召开《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典型案例(第二批)》新闻发布会,公布第二批16个具有先进性、创新型、示范性的典型案例,由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广东省财政厅申报的“广东省人民政府在澳门首发贴标中欧《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绿色债券”案例成功入选。

2023年8月,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广东省财政厅与香港品质保证局、中国银行澳门分行相互配合、高效联动,共同促成广东省人民政府在澳门首发贴标中欧《共同分类目录》绿色债券,打造了“广东主体发行、香港认证支持、澳门市场上市、资金在湾区绿色项目运用”的粤港澳大湾区绿色投融资联动示范模式。

该笔债券于2023年8月31日在澳门成功发行,发行金额10亿元,债券期限为3年,票面利率2.55%,募集资金用于粤港澳大湾区269个污水防治项目。该笔债券是全国首笔基于中欧《共同分类目录》标准发行的省级地方政府境外绿色债券,应用了我国参与制定的国际绿色金融标准最新成果,体现了粤港澳三地紧密协同、促成绿色金融标准落地应用的贡献;也是我国内地发行主体在澳门发行的首笔地方政府绿色债券。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该笔债券的发行是推动粤港澳大湾区规则机制有效衔接在绿色金融领域的典型实践,对促进大湾区金融标准衔接和绿债市场互联互通有积极意义。

5、中国太保发布2023年应对气候变化报告

5月13日,中国太保发布2023年应对气候变化报告。该报告响应了国内外气候披露最新趋势,在TCFD建议框架的基础上,参考国际可持续发展标准理事会(ISSB)气候信息披露准则以及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指南》,从气候治理、气候战略、气候风险管理与应对、气候行动四个方面总结了中国太保在应对气候变化、助力社会绿色低碳转型方面的最新实践成果。

本报告首次披露了中国太保在资产碳核算、全系统碳盘查等方面的工作进展。并围绕制度建设、气候风险应对、科技应用、气候研究等方面呈现相关成果。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中国太保已连续两年发布应对气候变化报告,也是国内少有的由保险公司发布的应对气候变化报告。近年来,气候灾害频发,保险公司在应对气候风险方面的投入也在不断提升。

6、上周碳价最高100.03元/吨

5月17日,上海环交所发布上周(20240513-20240517)的全国碳市场每周综合价格行情及成交信息。本周全国碳市场综合价格行情为:最高价100.03元/吨,最低价94.33元/吨,收盘价较上周五上涨0.54%。

本周挂牌协议交易成交量16,125吨,成交额1,565,703.70元;大宗协议交易成交量130,000吨,成交额9,620,000.00元。

本周全国碳排放配额总成交量146,125吨,总成交额11,185,703.70元。截至本周,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457,151,625吨,累计成交额26,237,406,523.96元。

二、绿金实践

1、香港将扩大可持续金融分类目录,包括加入转型活动

香港特别行政区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日前撰文称,香港的绿色和可持续金融过去几年一直在亚洲保持领先位置,除了持续丰富绿色金融产品种类,财政司也致力参与制订和对接国际的绿色标准;高水平和优质的专业服务也可助力对项目进行绿色认证,巩固投资者的信心。“上周,我们发布了《香港可持续金融分类目录》。《目录》为业界提供一套清晰、透明的绿色金融评估工具,分辨何谓绿色经济活动,从而防范“漂绿”的行为。香港分类目录与我国和欧盟两大主流标准接轨,现阶段首先涵盖发电、交通运输、建筑、污水与废物处理四个行业等12项经济活动。下一阶段将扩大分类目录所涵盖的行业和活动,包括加入转型活动。”

此外,因应香港财政预算案提出延长绿色和可持续金融资助计划三年至2027年,并扩大资助范围至转型债券及贷款,香港金管局日前也就此公布了经更新的指引。有关措施将鼓励区内相关行业,更多利用香港的转型融资平台逐步减碳。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在转型金融的标准、目录制定和相关政府资助政策方面走在国际前列,这将为内地加快推动转型金融提供良好借鉴。

2、邮储银行发布《2023年环境信息披露(绿色金融)专题报告》

近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正式发布了《2023年环境信息披露(绿色金融)专题报告》。《报告》指出,在产品和服务创新方面,邮储银行坚守战略定位,充分发挥资金优势和网点优势,围绕污染防治、节能环保、生态农业等重点领域,研发和推广了一系列绿色普惠金融产品。这些产品不仅满足了中小企业、城乡居民和农户的多样化需求,还通过光伏发电设备小额贷款、小水电贷款等创新方式,推动了清洁能源的广泛应用。在具体实践方面,邮储银行持续创新产品和服务模式,成功落地了全国首笔“碳减排支持工具+可持续发展挂钩+数字人民币”贷款等创新产品。此外,邮储银行还积极推动环境信息非强制性披露企业碳核算工作,为促进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完善风险管理、规范信息披露等方面作出了有益尝试和探索。

在风险管理方面,邮储银行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将ESG(环境、社会和治理)要求纳入授信管理全流程。通过与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合作,邮储银行将蔚蓝地图环保数据接入行内“金睛”信用风险监控系统,实现了环境与气候风险管理的数字化转型。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继农业银行后,邮储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始陆续披露2023年度环境信息披露报告。环境信息披露报告与金融机构ESG报告一起构成了金融机构在ESG领域的综合成绩单。

3、中国银联、中国建设银行实现“碳”账户互通、互认

近日,中国银联与中国建设银行在“碳账户”领域合作取得新进展,银联“低碳计划”平台与中国建设银行碳账户全面互通。双方“碳”账户首次全面实现低碳场景共建、低碳权益共享,进一步丰富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供给,为用户带来更加丰富多元的银行业绿色消费体验。

用户通过“低碳计划”小程序进入“银行碳账户”入口后选择“建设银行”,简单几步即可完成建行碳账户的开通及绑定,快速查看及管理银行碳账户信息。在此基础上,中国银联与建设银行联合推出“绿色消费享好礼”活动,通过双方碳账户的双向认证,用户即可一键完成银联“低碳计划”与建行碳账户绿色能量的互兑,同时享受由中国银联与建设银行提供的多重优惠及福利。另外,建设银行与银联还联合推出“绿色消费享好礼”活动,用户在银联“低碳计划”通过双方碳账户的双向认证,即可一键完成绿色能量互兑,同时享受由建设银行、银联提供的外卖券、电影券、单车券等多重绿色福利。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近年来,金融机构纷纷入局个人碳账户,但银行间碳账户积分或余额如何打通仍有待探索。中国银联与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实现碳账户双向互通互认将有利于碳普惠的推行。

阅读本书更多章节>>>>

本文链接:https://www.kjpai.cn/zhengce/167807.html,文章来源:网络16,作者:admin,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