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规划——斐波那契问题(Java)
时间:2024-03-27 12:31:29 来源:网络cs 作者:付梓 栏目:卖家故事 阅读:
目录
什么是动态规划?
练习
练习1:斐波那契数
练习2:三步问题
练习3:使用最小花费爬楼梯
练习4:解码方法
什么是动态规划?
动态规划(Dynamic Programming,DP):是一种常见的算法设计技巧,通常用于解决具有重叠子问题和最优子结构的问题。在动态规划中,将原问题分解成若干子问题,通过求解子问题的最优解来得到原问题的最优解。
如何用动态规划解决问题?
我们可以通过一下5步来解决动态规划问题
1. 确定状态表示
什么是状态表示?
状态表示:指在解决问题时所需要考虑和记录的关键信息。这些状态可以是问题的某种属性或特征,通过对这些状态的定义和记录,可以更好地理解问题的结构,从而设计出高效的动态规划算法。
在解决动态规划问题时,我们通常需要创建动态规划数组(dp),用于存储子问题的解,动态规划数组一般是一个 一维 或 二维 数组,而状态表示,可以理解为 dp表中值的含义 (即dp[i] 或 dp[i][j]的含义)
如何确定状态表示?
1. 从题目要求中确定
2. 根据题目要求 以及 经验 确定
3. 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发现重复子问题,从而确定状态表示
在使用动态规划解决问题时,我们常见的状态表示有两种:
dp[i]:表示以i位置为结尾,...
dp[i]:表示以i位置为起始,...
2. 确定状态转移方程
什么是状态转移方程?
状态转移方程:确定状态之间的转移关系,即如何从一个状态推导出另一个状态。这是动态规划问题的核心,也是最难的一步,也就是需要确定 dp[i] 或 dp[i][j] = ?
如何确定状态转移方程?
需要根据题目要求以及状态表示进行推导
3. 进行初始化
初始化:初始化动态规划数组或表格,通常需要设置起始状态的初始值,为后续的状态转移做准备。(例如:保证后续填表过程中不会发生越界)
4. 确定填表顺序
5. 确定返回值
接下来,我们通过动态规划来解决斐波那契相关练习,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动态规划
练习
练习1:斐波那契数
题目链接:
LCR 126. 斐波那契数 - 力扣(LeetCode)
题目描述:
斐波那契数 (通常用 F(n)
表示)形成的序列称为 斐波那契数列 。该数列由 0 和 1 开始,后面的每一项数字都是前面两项数字的和。也就是:
F(0) = 0,F(1) = 1F(n) = F(n - 1) + F(n - 2),其中 n > 1
给定 n
,请计算 F(n)
。
答案需要取模 1e9+7(1000000007) ,如计算初始结果为:1000000008,请返回 1。
示例 1:
输入:n = 2输出:1解释:F(2) = F(1) + F(0) = 1 + 0 = 1
示例 2:
输入:n = 3输出:2解释:F(3) = F(2) + F(1) = 1 + 1 = 2
示例 3:
输入:n = 4输出:3解释:F(4) = F(3) + F(2) = 2 + 1 = 3
提示:
0 <= n <= 100
思路分析:
首先,我们来确定状态表示 ,即dp[i] 表示什么
这道题根据题目要求就可直接定义出状态表示:dp[i]:第i个斐波那契数
确定了状态表示后,我们来推导状态转移方程,即dp[i] = ?
题目中其实已经告诉了我们状态转移方程,即 F(n) = F(n - 1) + F(n - 2)
因此,状态转移方程为:
dp[i] = dp[i-1] + dp[i - 2]
接下来,我们对dp数组进行初始化:
从递推公式我们就可以看出:在i = 0 和 i = 1时是没办法进行推导的,因为dp[-2] 和 dp[-1] 不存在
因此,我们在进行填表之前,要先将 0,1位置的值进行初始化,题目中已经告诉我们dp[0] = 0,dp[1] = 1
填表顺序:从左到右依次填写
返回值:要求出第n个斐波那契数,因此,返回值为dp[n]
注意:题目要求答案需要取模 1e9+7(1000000007) ,不要忽略了这个条件
代码实现:
class Solution { public int fib(int n) { //处理特殊情况 if(n == 0) return 0; //创建dp表 int[] dp = new int[n+1]; //初始化 dp[0] = 0; dp[1] = 1; //填表 for(int i = 2; i <= n; i++){ dp[i] = (dp[i-1] + dp[i-2]) % 1000000007; } //返回结果 return dp[n]; }}
优化:
在这道题中,我们可以使用滚动数组进行优化:
由于我们每次确定dp[i]时,只会涉及到三个变量:dp[i-2] dp[i-1] dp[i],因此,每次求dp[i] 时只需要知道dp[i-1] 和 dp[i-2]的值就可以了,我们可以使用变量 a b c来分别表示 dp[i-2] dp[i-1] dp[i], c = a + b,这样我们仅需使用三个变量就可以遍历数组
在每次求出c的值后,更新a和b的值(注意先更新a的值(a = b),再更新b的值(b = c)) 使其向后移动,从而确定下一个结果
优化代码:
class Solution { public int fib(int n) { //处理特殊情况 if(n == 0) return 0; //优化 int a = 0, b = 1, c = 1; for(int i = 2; i <= n; i++){ c = (a + b) % 1000000007; //更新a和b a = b; b = c; } //返回结果 return c; }}
练习2:三步问题
题目链接:
面试题 08.01. 三步问题 - 力扣(LeetCode)
题目描述:
三步问题。有个小孩正在上楼梯,楼梯有n阶台阶,小孩一次可以上1阶、2阶或3阶。实现一种方法,计算小孩有多少种上楼梯的方式。结果可能很大,你需要对结果模1000000007。
示例1:
输入:n = 3 输出:4 说明: 有四种走法
示例2:
输入:n = 5 输出:13
提示:
n范围在[1, 1000000]之间思路分析:
小孩每次可以上1阶、2阶或3阶台阶,我们首先来模拟小孩上台阶的过程:
状态表示:
我们以 i 位置为结尾进行分析:
那么在这道题中,以i位置为结尾,则可表示为小孩到达第i阶台阶,
而dp[i]则可表示:小孩到达第i阶台阶时,一共有dp[i]种上楼方式
状态转移方程:
由于小孩一次可以上1阶、2阶或3阶台阶,因此,小孩可以从 第 i-3 或 i-2 或 i-1位置到达第i阶台阶
由于dp[i]: 小孩到达第i阶台阶时,一共有dp[i]种上楼方式,因此,
dp[i-1]: 小孩到达第 i - 1阶台阶时,一共有dp[i - 1]种上楼方式,则从i-1位置到达i位置有dp[i-1]种上楼方式
同理,从i-2位置到达i位置有dp[i-2]种上楼方式,从i-3位置到达i位置有dp[i-3]种上楼方式
因此,dp[i] = dp[i-1] + dp[i-2] + dp[i-3]
初始化:
由于dp[i] = dp[i-1] + dp[i-2] + dp[i-3],因此,在i = 0, i = 1 以及 i = 2时是没办法进行推导的,
因此我们需要在填表之前,对0,1,2位置的值进行初始化,
由于至少上一阶台阶,因此,我们选择从1位置开始初始化,根据分析:dp[1] = 1, dp[2] = 2, dp[3] = 4
填表顺序:
i位置的值是由 i-1、i-2和 i-3位置的值得到的,因此填表顺序为从左向右
返回值:
要求上到第n阶台阶的方式,因此我们返回dp[n]
注意:由于本题计算的结果可能很多,需要对结果进行取模,在计算时,将三个值先加起来再进行取模((dp[i-1] + dp[i-2]+ dp[i-3]) % 1000000007)是不可取的(会报错),因此我们每计算一次(每两个数相加),就进行一次取模
代码实现:
class Solution { public int waysToStep(int n) { //处理特殊情况 if(n == 1 || n == 2) return n; //创建dp表 int[] dp = new int[n+1]; //初始化 dp[1] = 1; dp[2] = 2; dp[3] = 4; //填表 for(int i = 4; i <= n; i++){ dp[i] = ((dp[i-1] + dp[i-2]) % 1000000007 + dp[i-3]) % 1000000007; } //返回 return dp[n]; }}
与练习1相同,由于dp[i] = dp[i-1] + dp[i-2] + dp[i-3],因此,本题也可以使用滚动数组进行优化:
class Solution { public int waysToStep(int n) { //处理特殊情况 if(n == 1 || n == 2) return n; if(n == 3) return 4; //创建dp表 //初始化 int a = 1, b = 2, c = 4, d = 0; //填表 for(int i = 4; i <= n; i++){ d = ((a + b) % 1000000007 + c) % 1000000007; a = b; b = c; c = d; } //返回 return d; }}
练习3:使用最小花费爬楼梯
题目链接:
746. 使用最小花费爬楼梯 - 力扣(LeetCode)
题目描述:
给你一个整数数组 cost
,其中 cost[i]
是从楼梯第 i
个台阶向上爬需要支付的费用。一旦你支付此费用,即可选择向上爬一个或者两个台阶。
你可以选择从下标为 0
或下标为 1
的台阶开始爬楼梯。
请你计算并返回达到楼梯顶部的最低花费。
示例 1:
输入:cost = [10,15,20]输出:15解释:你将从下标为 1 的台阶开始。- 支付 15 ,向上爬两个台阶,到达楼梯顶部。总花费为 15 。
示例 2:
输入:cost = [1,100,1,1,1,100,1,1,100,1]输出:6解释:你将从下标为 0 的台阶开始。- 支付 1 ,向上爬两个台阶,到达下标为 2 的台阶。- 支付 1 ,向上爬两个台阶,到达下标为 4 的台阶。- 支付 1 ,向上爬两个台阶,到达下标为 6 的台阶。- 支付 1 ,向上爬一个台阶,到达下标为 7 的台阶。- 支付 1 ,向上爬两个台阶,到达下标为 9 的台阶。- 支付 1 ,向上爬一个台阶,到达楼梯顶部。总花费为 6 。
提示:
2 <= cost.length <= 1000
0 <= cost[i] <= 999
思路分析:
可以从0或者1位置开始爬楼梯,当爬到i位置时,需要支付cost[i]继续向上爬楼梯,可以爬到 i + 1 或 i + 2位置,最终求爬到顶楼的最小花费(注意:顶楼在 cost.length 位置,而不是 cost.length - 1位置)
状态表示:
我们以 i 位置为结尾进行分析:
那么在这道题中,以i位置为结尾,则可表示到达第i阶台阶,
而dp[i]则可表示:到达第i阶台阶时的最小花费
状态转移方程:
由于一次只能向上爬一个或两个台阶,因此,只能从i - 2位置 或 i - 1位置到达i位置
由于dp[i]: 到达第i阶台阶时的最小花费,因此,
dp[i-1]: 到达第 i - 1阶台阶时,最小花费为dp[i-1],则从i-1位置到达i位置的最小花费为 dp[i-1] + cost[i-1]
同理,从i-2位置到达i位置时最小花费为dp[i-2],则从 i-2 位置到达i位置的最小花费为 dp[i-2] + cost[i-2]
要求到达第i阶台阶时的最小花费,则dp[i] = min(dp[i-1] + cost[i-1], dp[i-2] + cost[i-2])
初始化:
可以从0位置或1位置开始向上爬,因此dp[0] = dp[1] = 0
填表顺序:由于dp[i] = min(dp[i-1] + cost[i-1], dp[i-2] + cost[i-2]),填表顺序为从左向右
返回值:要求到达顶楼(cost.length)的最小花费,因此返回dp[cost.length]
代码实现:
class Solution { public int minCostClimbingStairs(int[] cost) { int n = cost.length; //创建dp表 int[] dp = new int[n + 1]; //填表 for(int i = 2; i <= n; i++){ dp[i] = Math.min(dp[i-1] + cost[i-1], dp[i-2] + cost[i-2]); } //返回 return dp[n]; }}
练习4:解码方法
题目链接:
91. 解码方法 - 力扣(LeetCode)
题目描述:
一条包含字母 A-Z
的消息通过以下映射进行了 编码 :
'A' -> "1"'B' -> "2"...'Z' -> "26"
要 解码 已编码的消息,所有数字必须基于上述映射的方法,反向映射回字母(可能有多种方法)。例如,"11106"
可以映射为:
"AAJF"
,将消息分组为 (1 1 10 6)
"KJF"
,将消息分组为 (11 10 6)
注意,消息不能分组为 (1 11 06)
,因为 "06"
不能映射为 "F"
,这是由于 "6"
和 "06"
在映射中并不等价。
给你一个只含数字的 非空 字符串 s
,请计算并返回 解码 方法的 总数 。
题目数据保证答案肯定是一个 32 位 的整数。
示例 1:
输入:s = "12"输出:2解释:它可以解码为 "AB"(1 2)或者 "L"(12)。
示例 2:
输入:s = "226"输出:3解释:它可以解码为 "BZ" (2 26), "VF" (22 6), 或者 "BBF" (2 2 6) 。
示例 3:
输入:s = "06"输出:0解释:"06" 无法映射到 "F" ,因为存在前导零("6" 和 "06" 并不等价)。
提示:
1 <= s.length <= 100
s
只包含数字,并且可能包含前导零。 思路分析:
对给定的数字字符串进行解码,1-26分别对应A-Z,且在解码时不能出现前导0(如05)
状态表示:
我们以 i 位置为结尾进行分析:
那么在这道题中,以i位置为结尾,则dp[i]则可表示:0 到 i 位置一共有dp[i]种解码方法
状态转移方程:
由于1 - 26 分别对应 A - Z,则一个字母只可能由一个字符或两个字符进行解码得到,因此,以i位置为结尾进行解码时,最后一个字母只可能由当前字母(s[i])或当前字母和前一个字母(s[i] 和 是[i-1])进行解码得到
由于dp[i]: 0 到 i 位置一共有dp[i]种解码方法,因此,
dp[i-1]: 0 到 i 位置一共有dp[i]种解码方法,若s[i]能够解码,则以i位置为结尾的字符串共有 dp[i-1]种解码方法,若s[i]不能解码,则解码方法为0
同理,dp[i-2]表示以 i - 2为结尾的字符串一共有dp[i-2]种解码方法,若s[i]和s[i-1]位置组成的数字能够解码,则以i位置为结尾的字符串共有 dp[i-2]种解码方法,否之,则解码方法为0
因此,
若s[i]解码成功(s[i] >= '1' && s[i] <= '9'),则dp[i] += dp[i-1],否之,dp[i] += 0
若s[i]和s[i-1]位置组成的数字解码成功,则 dp[i] += dp[i-2],否之,dp[i] += 0
在判断s[i]和s[i-1]位置组成的数字是否解码成功时,我们可以先将其转换为数字 n = (s[i-1] - '0') * 10 + (s[i] - '0'),由于不能出现前导0,因此,若结果在 10 - 26区间内,则解码成功,反之,则失败
初始化:
由于在确定i位置的值时需要 i - 1 和 i - 2位置上的值,因此,我们要先初始化i = 0和 i = 1位置上的值:
dp[0]:若 s[0] >= '1' && s[0] <= '9',则dp[0] = 1,反之,dp[0] = 1
dp[1]:s[1] >= '1' && s[1] <= '9',dp[1] += dp[0],反之,dp[1] += 0
s[0] 和 s[1]结合后数字在[10, 26]区间内,则dp[1] += 1,反之,dp[1] += 0
我们可以发现:前两个位置的初始化方式与填写后续i位置时十分相似,都需要判断字符是否能够
正确解码,因此,我们可以在最前面添加一个辅助节点,来帮助我们进行初始化:
在本题中,添加辅助节点后,就只需要初始化dp[1],若 s[1] >= '1' && s[1] <= '9',则dp[1] += dp[0]
在添加辅助节点时需要注意:
1. 辅助节点里的值要保证后续填表过程中不出错
2. 下标的映射关系
添加辅助节点后dp表与s的映射关系变为了 dp[i] - s[i-1],因此,我们在编写代码时要注意
当s[0]解码正确时,dp[1] += dp[0],因此,dp[0]应初始化为 1
填表顺序:从左往右
返回值:dp[n]
代码实现:
class Solution { public int numDecodings(String ss) { char[] s = ss.toCharArray(); int n = s.length; //创建dp表 int[] dp = new int[n+1]; //初始化 dp[0] = 1;//保证后续填表正确 if(s[0] > '0' && s[0] <= '9') dp[1] += dp[0]; //填表 for(int i = 2; i <= n; i++){ int num = s[i-1] - '0';//注意下标的映射关系 if(num > 0 && num <= 9) dp[i] += dp[i-1]; num = (s[i-2] - '0') * 10 + s[i-1] - '0'; if(num >= 10 && num <= 26) dp[i] += dp[i-2]; } //返回 return dp[n]; }}
阅读本书更多章节>>>>
本文链接:https://www.kjpai.cn/gushi/2024-03-27/149426.html,文章来源:网络cs,作者:付梓,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