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派

跨境派

跨境派,专注跨境行业新闻资讯、跨境电商知识分享!

当前位置:首页 > 国内电商 > 超500条投诉涉虚假宣传等乱象!多家险企开年领大额罚单

超500条投诉涉虚假宣传等乱象!多家险企开年领大额罚单

时间:2024-03-15 14:01:30 来源:王者荣耀 作者:admin 栏目:国内电商 阅读:

标签: 虚假  宣传 
阅读本书更多章节>>>>



欺骗投保人、虚假宣传、误导性表述……今年“消费者权益日”来临,在监管部门“长牙带刺”的整治之下,事关保险消费者的处罚力度持续加大。

南都湾财社记者梳理统计看到,从2024年以来截至3月12日,监管部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广东监管局、深圳监管局)对大湾区辖内金融业行业开出了34张罚单。其中保险业最多,为16张,银行业12张,其他机构6张。保险行业占了总罚单接近一半,保险机构和个人总罚款金额超过300万元,罚单数量和金额同比均有抬头迹象。



在落实“双罚制”方面,个人追责也加大力度。记者数量看到,今年以来大湾区保险行业有31人被警告或罚款,其中个人罚款最高者为时任国任财产保险广东分公司总经理詹科级,监管部门对其警告并处罚款9万元。

保险中介市场在大“洗牌”的背景下,相关罚单也水涨船高。大湾区有7家保险代理或保险公估机构被处罚,涉及广州鸿泰世纪保险代理、广东至正保险公估、东莞市创新保险代理、广州大象保险代理、广州高信保险代理、广东鼎智保险代理等。

假字当头,成为本轮险企合规内控的关键词,也是重要的监管风向标。南都湾财社记者梳理监管部门的通报看到,今年来大湾区保险业违法违规案由,主要集中在欺骗投保人、对保险产品进行虚假宣传;报送虚假报告资料、未执行备案的保险费率、给予投保人保险合同约定以外的利益;业务财务数据不真实等维度。其中,不少违规问题与消费者切身权益关系密切,而且乱象屡禁不止。

如果跳出大湾区,全国范围的保险监管也持续“加码”。按照公开数据,今年前两个月,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全系统对保险机构共开出296张罚单,总罚款近7000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约75%,为近年来之最。

实际上,今年来高层已经频频发声。1月30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在2024年工作会议上强调,全系统要坚决做到监管“长牙带刺”、有棱有角,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2月20日,中央金融委员会办公室、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联合刊文,再次强调推动监管“长牙带刺”、强化“对监管的监管”。

值得注意的是,3月11日在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三场“部长通道”采访中,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在回应风险防控问题时称,会进一步加快监管大数据平台的建设,打造“千里眼、顺风耳”,进一步提高监管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在强监管态度上,他强调“将严肃查处破坏金融稳定、造成重大风险的违法违规问题”。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上述声音对加强和改善金融监管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也表明金融强监管、严监管将进一步持续和深化。换而言之,对保险机构来说,需要将合规经营植根于企业的经营理念之中,牢守合规内控底线。

特别聚焦1

合众人寿:因虚假宣传受罚,巨亏之下高管曾领千万年薪

1月25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广东监管局的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显示,合众人寿保险广东分公司因“利用产品说明会对保险产品情况进行虚假宣传;使用含误导性表述的产品宣传资料对代理人进行培训”被处罚款13.6万元,3名责任人被警告。

2024年以来,合众人寿及其分支机构已多次被监管部门处罚,涉及内控与合规、员工行为管理等方面。1月3日,合众人寿漯河中心支公司因“欺骗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未严格审核代理人入职资料,对代理人入职管理不到位”被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漯河监管分局处以罚款26万元。2月27日,合众人寿延边中心支公司因“违反内部控制制度,在未取得执业证书情况下开展保险销售活动”被处罚。

合众人寿是第一家总部设在武汉的综合性寿险公司,2005年2月开业,初始注册资本为3亿元,后经多次增资后,注册资本增至42.83亿元。合众人寿董事长戴浩一直对金融领域情有独钟。他曾坦言,自己有一个梦想:在40岁以前成为实业家,40岁以后成为金融家。据悉,戴浩亲历的一场重大意外成为了合众人寿成立的源头,他也在官网中如是直言痛点:“缺乏安全感是当今社会无时无刻的担忧,而保险的意义正是一种呵护,是责任之所在、保障之所在”。

不过,除了合规问题,近年来合众人寿资本充足率同样承压。按照其2023年第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去年保险业务收入193.49亿,增长2.35%,亏损11.92亿,2022年亏损20.2亿。2023年,其核心及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降至67.77%、135.53%,处于行业相对较低水平,面临资本补充压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去年披露的2022非上市险企董监高薪酬公开数据中,合众人寿拔得头筹,以953.85万元领跑,也曾一度引来争议。而对比2022年来看,去年合众人寿高管薪酬已降幅明显。

特别聚焦2

中国人保寿险:561万巨罚背后,虚假宣传、退保乱扣费投诉密集

1月19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广东监管局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显示,中国人保寿险广东省分公司因利用产品说明会对保险产品情况进行虚假宣传;使用含误导性表述的产品宣传资料对代理人进行培训,被处罚款25万元,两名责任人被警告和罚款。

不久前,这家保险央企刚领到“天价罚单”。去年12月29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行政处罚信息,中国人民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人保寿险柳州市分公司因存在通过业务展期方式变相销售已停售保险产品、修改核心业务系统数据、意外险手续费率超预定附加费用率、委托无资质机构开展保险代理业务等多个问题,机构和个人合计被罚561万元。值得一提的是,500万级的处罚手笔在保险阵营颇为罕见。

进入2024年,中国人保寿险及其分支机构也多次被监管部门处罚,累计金额超100万元。具体来看,涉及“销售误导、编制虚假财务资料、虚假承保、内控合规有效性不足”等。


黑猫投诉平台搜索包含“人保寿险”关键词结果

互为佐证的是,上述乱象在投诉平台也有所反映。在黑猫投诉上,记者看到,有超过500条投诉中包含“人保寿险”关键词,主要集中在虚假宣传、夸大宣传、诱导宣传、退保乱扣费等问题。

“随着市场形势日趋严峻、业务竞争加剧,在监管趋严的背景下,保险机构要更加注重合规经营,通过暴露问题检视改进,强化风险管控能力。”有业内人士如是提醒。

特别聚焦3

紫金财产保险:“实力派”股东云集,”为何“领跑”监管处罚榜

2月7日,紫金财产保险广东分公司因未执行备案的保险费率,被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广东监管局罚款40万元,时任广东分公司总经理赵子安也被警告并处罚款8万元。

据观察,财险公司在监管保险处罚中占据大头,而对保险产品费率进行监管也是常态。据法律人士指出,对保险产品费率进行监管的目的是维护公众利益、维护保险市场竞争秩序和维持对价平衡原则。但是,近两年来针对有关行为采取监管措施及行政处罚数量明显增加,预计“报行合一”将是今后一段时期的监管工作重点。

实际上,紫金财产保险今年来已频吃罚单。1月9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苏州监管分局公开披露了对紫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苏州分公司的行政处罚52万元,主要违法违规事实为:“编制虚假财务资料;内部管理不到位”等。1月5日,其漳州中心支公司被监管部门罚款25万元,案由包括虚构保险中介业务套取费用、财务不真实等。

按照业界的不完全统计,仅今年2月份,紫金财产保险就拿到8张罚单,处罚金额超过180万元,在全国保险机构中处于前列。

南都湾财社记者梳理公开资料看到,紫金财产保险成立于2009年5月,是总部设立在江苏省的全国性财产保险公司,注册资本60亿元人民币。作为江苏省财政厅主管的国有大型金融企业,股东中囊括了一众实力派,包括江苏省国信集团、云南合和(集团)、江苏金财投资、南京紫金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南京市河西新城区国有资产经营控股(集团)、苏州城市建设投资发展(集团)等43家单位。按照官网,紫金保险实现保险业务收入超过645亿元,总资产超180亿元。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卢亮

阅读本书更多章节>>>>

本文链接:https://www.kjpai.cn/guonei/2024-03-15/145468.html,文章来源:王者荣耀,作者:admin,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