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派

跨境派

跨境派,专注跨境行业新闻资讯、跨境电商知识分享!

当前位置:首页 > 国内电商 > 银行理财子公司高管调整频繁!

银行理财子公司高管调整频繁!

时间:2024-03-08 15:57:01 来源:王者荣耀 作者:admin 栏目:国内电商 阅读:

标签: 调整  频繁  理财  银行 
阅读本书更多章节>>>>

近期,银行理财子高管团队已迎来持续换新。自2023年至今,银行理财子公司的高管层出现了频繁调整现象,包括杭银理财、南银理财、招银理财、兴银理财、渤银理财、施罗德交银理财等公司,其中上银理财、信银理财均发生了一把手变更。

业内人士指出,银行理财子公司高管变动较为频繁,这一方面体现公司需要通过管理人员的调整,建立更专业、高效的管理团队,满足业务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公司为适应市场变化、应对同业竞争而做出的反应。

多家理财子高管调整频繁

银行理财子公司又现高管变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官网显示,3月5日、3月6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先后公布两份银行理财子公司的高管人员任职批复公告。

3月5日,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官网消息,谷凌云出任信银理财董事长的任职资格已经获批。这也是2024年第二家发生董事长变动的银行理财子公司。

3月6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公告称,核准金韬渤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总裁的任职资格。据悉,金韬曾任渤海银行投资银行部总经理、渤海银行成都分行行长等职。

而在不久前,2月28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就发文,核准张晓健上银理财董事长的任职资格。

据梳理,上述获批任职的三名银行理财子公司高管人员中,谷凌云从信银理财内部升任,其担任信银理财董事长之前,为该公司党委书记、总裁。而渤银理财的总裁金韬、上银理财的董事长张晓健任职之前均在母行就职,属于母行体系输送的高管人才。

事实上,理财子变更管理团队在过去一年早已司空见惯。早在1月9日,监管部门披露,核准陈三联、王洪卫的杭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独立董事任职资格;1月30日,监管部门披露,核准刘睿贝莱德建信理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及首席多资产投资官的任职资格。

对于理财子公司高管频繁发生变动的现象,业内人士认为,随着2022年理财产品全面净值化和两次"破净潮"造成了行业规模萎缩,理财子迎来发展瓶颈,导致理财子公司管理团队更换不断。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则认为,第一,由于银行理财子公司成立时间不长,高管团队还没有稳定下来,变动是比较正常的事;第二,与监管政策变化有关,理财子公司的董事长、总裁不能由母行的高管兼任,这也需要调整;第三,有一些个人因素,比如说退休等。

市场存量竞争或成主因

市场存量竞争背后是人才竞争。银行理财子公司作为一种新型的金融机构,近年来在中国迅速发展。它们通过提供多样化的理财产品,满足了广大投资者的需求。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银行理财子公司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自2019年首批公司获批开业以来,银行理财公司发展迅速,规模不断壮大。开源证券研报分析称,根据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今年2月份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3年)》,截至2023年末,全国258家银行机构和31家理财子公司有存续的理财产品,存续规模为26.8万亿元。其中,理财子公司的存续规模占全市场的比例在八成以上。

在业内专家看来,随着竞争的深入、业务多样化和对人才需求的差异化,预计银行理财公司通过公开市场化招聘高管的比例将上升。

在银行理财公司成立初期,对母行体系依赖较多,高管团队以内部人员为主,有助于其较快完成从母行资管部门的转变。银行理财公司是一个全新的金融牌照,但银行内部往往缺乏投资、研究等方面人才,适当从基金、信托等行业及其他银行引入高管人才,有助于增强高管团队的专业能力,带来新的思维和模式。

业内人士则指出,在人才选拔方面,银行理财子公司应该注重平衡,既要充分利用母行的人才资源,也要积极引进外部优秀人才,以提升公司的整体竞争力。

同时,公司要注重加强培训和教育,提升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要建立科学的激励和考评机制,激发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还要加强国内外交流,引进外部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做法,以提升管理人员的国际化视野和创新能力。

阅读本书更多章节>>>>

本文链接:https://www.kjpai.cn/guonei/2024-03-08/144013.html,文章来源:王者荣耀,作者:admin,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