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慈善信托「新浪潮」,中信私行的「锚」与「帆」
时间:2023-12-17 12:05:02 来源:王者荣耀 作者:admin 栏目:国内电商 阅读:
随着近几年更多私人银行开始关注慈善信托,它正在成为这一业务创新发展、助力高净值人群实现慈善目标的「重要阵地」。
—— 馨金融
洪偌馨、伊蕾/文
1050年,中国北宋的范仲淹向宗族捐赠土地并制定管理制度《义庄规矩》,开创了中国用信托架构与原理从事慈善活动的先河。
尽管在后来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慈善信托在中国的存在感并不算高,但随着国内社会经济发展步入新阶段,它开始焕发出新的活力——不仅为高净值人群介入慈善公益事业增加了一条新路径,更成为当下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一大亮点。
从这两年的银行财报来看,慈善信托正在成为各私行增量最大、增速最快的业务之一,包括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信银行等在内的多家银行的私人银行都在加码布局,推动其迈入高速发展的「窗口期」。
私人银行作为财富管理「皇冠上的明珠」,无论是对市场需求的洞察和把握,还是对产品设计、模式的创新,一直在财富管理市场上扮演着「引领者」的角色。而在参与慈善事业等方面,私人银行也一直走在市场前沿。
这一方面与私人银行客户群体的需求有关,高净值人群作为「先富」人群,越来越重视社会责任的担当,主动参与公益与慈善实践、回馈社会的意愿不断提升,私人银行布局慈善信托也是顺应了市场潮流。
而从更高的维度来看,这也是私人银行市场告别「跑马圈地」时代、进入「精耕细作」阶段之后,重塑核心竞争力的一个缩影:
关注每一个客户及其背后的家庭、企业和社会责任等更加多元的需求,基于「金融+非金融」的综合服务能力,为其提供更加全面且适配的解决方案,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实现私人银行的高质量发展。
1、慈善信托迈入增长「快车道」
《2022年中国慈善信托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年末,我国慈善信托累计备案数量达到1184单,累计备案规模达到51.66亿元。其中,2022年备案数量达到392单,比2021年增加147单,创历年新高。
2023年以来,相关指标的增长进一步提速。据中国慈善联合会慈善信托委员会公布数据,截至今年7月31日,我国备案慈善信托数量攀升至1389单,资金总规模达60.24亿元。
不只是数量的增多,慈善信托的广度也在扩展——不同性质和资金规模的项目在不同领域加速落地,除了在社会关注的重大议题——救灾、扶贫、养老之外,在更加细分的领域——特殊群体教育、罕见病救治、艺术文化保护与传承等,都能看到慈善信托在发挥作用。
典型如,最近由中信银行担任代理推荐机构设立的「黄羲文化艺术慈善信托」,就是希望能助力传承和延续中国古典人物画的重要传承者和教学先驱——黄羲先生的精神,通过慈善信托支持博物馆的运营、文化艺术的研究、教学、展览等。
市场需求一直是金融业务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以此次慈善信托落地的重要依托——私人银行为例,随着国内高净值人群数量、资产体量和客群「多元化」程度的不断增加,慈善公益成为客户需求增长最快的领域之一。
《2023中国高净值人士慈善调研报告》显示,高净值人士踊跃参与慈善活动。
其中,八成以上受访者参与过捐款捐物、志愿服务等活动;四成以上受访者表示未来十年还会进一步增加慈善投入。其中,慈善机制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更是重点关注对象。
与之相对应的是,高净值客群对于参与方式也提出了更高要求。《2023年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指出,中国高净值人群在慈善/公益方面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优质项目推荐和慈善架构设计方面。
从这个角度来看,慈善信托的特点和优势使其能够完美承接升级后的市场需求。
以金融工具作为「连接器」,它不仅可以将慈善的资源、服务和需求进行有效对接,还能提高慈善财产的管理质量、运用效率和可持续性。已经存续超过120年、影响力不断提升的「诺贝尔奖」的背后,也离不开信托的支持。
更重要的是,在国内尚待完善的公益慈善环境下,它可以委托人意愿为核心,建立具有个性化、稳定性、框架清晰且归属明确的慈善模式。
此外,国家战略、监管政策的支持也为慈善信托的发展提供了更多利好。
2016年《慈善法》颁布,开启了慈善信托在新阶段的实践;到今年初,银保监会下发《关于规范信托公司信托业务分类的通知》,进一步确定了公益慈善信托作为信托三大主业的地位。
随着党的二十大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慈善信托已然成为进行社会财富「第三次分配」、助力共同富裕目标实现的重要工具。
2、与高净值人群的「双向奔赴」
如果从2016年算起,慈善信托相关制度在国内落地已有近8年。一个不可否认的趋势是,随着近几年更多私人银行开始关注这一「工具」,它正在成为慈善信托发展、助力高净值人群实现慈善目标的「重要阵地」。
究其原因,私人银行服务既有资源禀赋上的「先天优势」,也是「后天努力」、不断拓展能力圈的结果。
在客群触达层面,私人银行是距离高净值人群最近的金融服务平台之一。因此,当需求端开始发生变化,私人银行的布局也随之启动。
进一步来看,要进行战略性的慈善规划,至少要经历三个步骤:慈善目标的建立-慈善方式的规划-慈善效果的评估,在这一过程中,对市场参与者的服务意识和能力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面对客户日益多元、复杂且个性化的慈善目标,私人银行一方面要引导高净值客户充分了解慈善目标的真实状况,掌握相关政策及法律,并且评估需要投入的人力、财力、精力;
另一方面,还要帮助客户实现最高效的规划——在明晰慈善愿景、目标、投入计划的基础上,帮助客户设计捐赠战略,确定慈善架构。并且随着项目的持续推进,持续向客户提供最新进展以及其所带来的市场回报与社会效果。
以中信银行私人银行与信银理财、中航信托、中华慈善总会四方共同推出的「东川壹号养老慈善信托」为例,该项目委托人是杭州本土高科技类上市公司股东,他希望能在事业发展之余回馈家乡、支持当地养老事业发展。
但在「养老」这一大课题下,距离慈善公益项目的「破题」还有很远——具体聚焦于哪些老年群体、提供怎样的服务、希望实现怎样的目标,以及如何确保慈善影响力在时间和覆盖维度上的最大化?
因此,中信银行私人银行在第一时间组建了专家团队,围绕养老院的建设运营、农村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等方面与委托人进行了深入沟通。
在此基础上,中信银行私人银行围绕信托财产的投资增值与利益分配、管理委员会机制设立等环节提供了大量专业意见,为委托人定制了专属的养老慈善信托架构与服务方案。
最终,该项目签约总规模为2500万元,资金拟定向用于支持浙江省某乡村街道养老敬老院建设。
值得注意的是,在该慈善项目落地的过程中,银行作为业务推介和资金托管方,不仅要充分发挥自身在专业化人才队伍、多元化平台服务以及资产配置能力方面的优势,还需要充分整合内外部资源,与其他市场参与者协同合作、各展所长。
这一点也是中信银行私人银行在这一领域表现抢眼的重要原因——中信集团「融融协同」和「产融协同」的战略支持,前者能够整合集团旗下的金融和实业资源,通过客户共享、产品共创实现更多维度、更大价值的探索与创新。
3、私人银行重塑「竞争力」
慈善信托的发展是中国私人银行服务「蝶变」的一个缩影。
在经历了过去十年的行业分化和格局初定的背后,国内的私人银行们正迎来变革与重塑的关键阶段。从各家银行财报来看,专业、综合、分层经营是近几年围绕私人银行业务出现的高频词,也从一个侧面透露了私行服务发展的趋势。
在客群结构上,超高净值人群逐步年轻化——富二代正式接班、年轻创业者、高科技和新动能等新兴行业的专业人才不断涌现……
由于不同成长环境和教育背景、不同年龄阶段的高净值客群在风险偏好、财富目标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因此,通过更加精细化的客户分层和分群,以及在此基础上精准定制客户服务方案就变得愈发重要。
而在服务的方式及范围上,私行业务早已不再局限于客户个人,而是拓展至其家庭,甚至整个家族的财富管理和传承。还包括其背后的企业发展,社会责任实现等,银行都在进一步的介入。
仍然以慈善信托为例,除了私行客户本身对慈善公益的热衷之外,后者也能为客户的家族传承、家风建设,以及企业发展和实现社会责任带来更大价值。
从这个角度来看,慈善信托业务的加速发展不仅是中信银行私人银行打造「人-家-企-社」全方位综合服务方案的一部分,也是推动私行服务的内涵和外延不断加深和扩展的集中体现。
除了加码慈善信托的布局之外,中信银行还联合7家金融子公司、公司银行部等发布了中信银行「云企会」品牌,通过整合集团专家、投研和产品资源,从「个人+家庭+企业」三大维度整体考量,为企业家量身的概念之全方位、个性化的综合服务。
如果说综合服务、多元配置、不断拓展的金融和非金融能力圈是中信私行逐浪新阶段的「帆」,那么贯彻「新零售」的发展要求——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提供有温度的服务则是中信私行的「锚」。
中信银行2023年半年报显示,其私人银行业务聚焦「客户经营、生态获客、投研配置、品质服务」四大发展路径,夯实「人才队伍、数字化」两座基石,在「四环」(注:板块融合、全行联动、集团协同、外部联结)、「五主」(注:主结算、主投资、主融资、主活动、主服务)的经营方略下,私行客户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体系体系进一步深化。
截至2023年6月末,中信银行私人银行客户数达7.09万户,私行客户管理资产月日均余额达到9924.84亿元,分别较上年末增长6.03%和4.29%,在资本市场表现不佳的背景下实现高质量的「逆势增长」。
进一步来看,作为对公、零售、资本市场业务的「交汇点」,私行服务的迭代与进化也在不断夯实中信银行「财富管理、资产管理、综合融资」三大核心能力,提升高净值客户粘性,进而加速向「价值银行」的目标迈进,实现零售业务甚至是整个银行业务的高质量发展。
阅读本书更多章节>>>>本文链接:http://www.kjpai.cn/news/2023-12-17/128669.html,文章来源:王者荣耀,作者:admin,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