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派

跨境派

跨境派,专注跨境行业新闻资讯、跨境电商知识分享!

当前位置:首页 > 国内电商 > 消费,消费,还是消费

消费,消费,还是消费

时间:2023-02-08 18:52:58 来源:王者荣耀 作者:admin 栏目:国内电商 阅读:

标签: 消费 
阅读本书更多章节>>>>


来源:九边 作者:九边

图片/图虫创意 编辑:秀二

我们经常说,中国人有储蓄的习惯,这事其实细看也不是啥文化,本质就是特定环境下的最优策略。

老一辈经历的是一个跌宕起伏的时代,所以就得不断存粮准备过冬。到了前些年,经济烈火烹油,大家不但不存钱,还都背上了几十年的贷款。疫情开始后,大家没了安全感,又开始疯狂存钱。也就是说,爱存钱就是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的策略。

下图就能看出来,面对疫情冲击,各国的储蓄率都在上升,后来慢慢又都降了下来,直到2022年我们又拉高了一波。


这三年,尤其是2022年,有两个问题严重影响了大家对未来的预期。

首先是我们自己接连不断的裁员消息和倒闭新闻,大家都担心有一天轮到自己头上。这段时间有个热搜,“集中还贷潮”,为啥大家突然间把贷款都还了?多简单啊,担心自己哪天没了工作,赶紧把欠的钱还了,无债一声轻。

从一个数据也能看出来,2022年住户存款达到了恐怖的17.8万亿,比2021年增加了8万亿。这么多钱存起来而不是消费掉,结果就是市场上少了8万亿的购买力,以及8万亿的收入。

其次是不知道啥时候开始,似乎所有人都在渲染“全球比烂”。今天美国不行了,明天欧洲也要垮了。如今对未来的预期越来越差,不仅仅因为我们非常依赖外贸,而且大家心里都有根线,如果欧美都不行,我们又能行到哪去?你说出去的每一句话,不一定会影响到别人,但是百分百会影响自己。

如今大家随便打开一篇文章“说说你对未来的建议”,不看都知道基本逃不脱下边三条:

1、收缩一切不必要消费;

2、攒钱;

3、死也不创业。

问题是你的消费就是别人的收入,全社会消费收缩,大家都不创业,都不开公司开店,谁来雇佣大家去上班?就业从哪来?

就业有问题,并不只是大量的劳动力找不到工作,也会冲击已经就业的那些人。

逻辑不复杂,如果大量的人口处在资源池,几个月没工作,必然会“给点钱就干”,到时候就会恶性拉低工资。

导致现在有工作那些人也可能降工资或者被“换岗”。也就是公司成本太高,于是选择辞掉现在的高薪员工,重新招聘经验丰富但是失业的那些,毕竟他们给点钱就干。然后整个社会出现可怕的降薪。

所以说消费下行什么的,从来也不是几个人的事,而是全社会的大麻烦。必然会导致全社会的收入收缩,弄不好会陷入一种“通缩螺旋”。

也就是大家都对未来悲观,都不消费,企业卖不出去东西,收缩裁员,大家发现经济果然没变好,就更加攒钱降消费,恶性循环。

这还不算完,下一步就是年轻人们的“绝育养生”,也就是不结婚不买房不买车不生孩子,使劲存钱,以此来对抗未知和风险。

新生儿变少这事为啥政府好像特别敏感呢?

我作为一个中年人其实是很有感触的,因为孩子本身就代表着人这一辈子最大的几笔开销。想生孩子总得结婚吧,结婚总得买房吧?就算不买房,租房也得租大一些的吧?这些是不是都得花钱。

孩子出生后能买车的都基本买车了,因为送孩子去医院,带孩子出去玩,有个车实在是太重要了。

接下来是无穷无尽的花销,培训班、兴趣班、每年带去出玩,孩子各种衣服开销,一起出去聚餐等等。

这一点年轻宅男们没啥感觉,你大学毕业五六年,依旧没老婆没孩子,可能过节什么的,去楼下买几个串,带两罐啤酒,回去玩几把游戏,看看电影,一个完美的节日就这样度过了。有了老婆孩子,哪能这么容易打发?

甚至每个宅男梦想的顶级游戏设备就是外星人或者玩家国度,高配也就三四万,妥妥高消费,非常牛逼了。等到结了婚生了孩子,才让你知道什么叫真正的高消费,充分榨干你每一毛钱,还让你背上一屁股债。

看着很惨,不过你花出去的每一分钱,都是别人的收入,都会带来更多的工作岗位,经济繁荣可能反过来又让你年年涨工资。反过来讲,大家都在收缩开支,迟早让所有人收入跟着跌。

这也是为啥几乎所有人都因为人口暴跌的事忧心忡忡。

我倒是在之前的文章里说过我并不担心中国将来的劳动力问题,毕竟技术可以弥补,不过技术无论如何也没法弥补消费。

事实上技术在长期是提振消费的,短期是压缩消费的。

也不复杂,因为所有技术,都是为了“降低成本提升效率”搞出来的。大家别忘了,咱们工人阶级就是最大的成本本身,新技术的应用,第一时间就是把工人给淘汰一批。

而且所有高科技本身都是“资本挤出劳动力”。大家想想,是不是越高科技,参与的人越少,而且他们工资巨高。

甚至可以说,产业升级的本质也是大量挤出劳动力,因为升级以后自动化程度高了,也就用不着那么多人了。

当然了,会产生大量新的职位,但是这些职位往往需要更高的劳动素质。之前的那些工人是没法直接转换的,这就产生一种错配。需要一代人去消化这种“错配”,东北当初从“苏联模式”换成“西方模式”,那代人几乎一辈子都没能彻底适应。

懂了这几点,再看这段时间大家热议的那个问题,为啥一方面失业率高,另一方面还嫌新生儿少?

新生儿意味着消费,消费在我国的地位越来越高。因为以前我们生产多少,都可以通过外贸卖出去。如今全球产能过剩,想卖出去不仅仅依赖国际市场,也得依赖国内市场,不然你生产能力再牛,卖不出去都得死。

新生儿意味着无穷的可能性,可以培养成算法工程师或者某个未来出现的岗位的工人,现在的工地工人下岗后可以去当算法工程师吗?

这也是之前那篇文章说的:技术进步会导致大批的失业,同时产生大量的岗位,但是新岗位不是给旧工人的,需要一代人来消化这种代价。

但是技术又不能不研发,毕竟大清觉得弓箭很好不需要发展火器,等到蒙古骑兵军团被后装线膛步枪消灭在八里桥的时候,不发展也由不得人了。技术总得进步,区别只是自己向前,还是被推着向前。

此外国内这两年的房地产和出口的作用大家也都知道。

尽管今年国家又要提振房地产,不过很明显的是,如果不婚主义继续走强,叠加大家存钱冲动越来越强,对房价很快就会形成下跌预期。如果这种预期足够强烈,加入的人足够多,房价,尤其是二线及以下,很难顶得住。

现在不知道哪来的一句话到处疯传,说是房地产面临长达十年的下行周期,这种话其实很危险,因为它有自我实现的能力。

就好像我之前举过一个天津小情侣的例子,他俩想结婚买房,可是天津房价一直跌,晚买半年,节省半年工资,所以干脆坚持租房(租金比房价跌掉的部分少的多),继续等着房价下跌。如果大家都不买,可不是一直跌?一直跌更加强化了坚持不买的信念。事实上这就是天津房价的写照。

也正是因为上边这些事情,现在工地开工少,工人攒下的太多,找工作找不到,又没钱消费。

更关键的其实还不是制造业。我前文反复说过一个比较“反常识”的常识,中国主要吸收就业的,并不是制造业,而是服务业。我找到了2021年的数据,从2021年数据来看,GDP中制造业占比是28%,而服务业占比53%,就业占比两者的差别更大。制造业就业人员占就业人口高达18%,而服务业从业人员占比高达48%。

大城市跑物流的,搬家的,饭店做饭洗盘子的,这次遭到了重创,软件金融什么的也算服务业,不过他们受影响较小。现在大城市大家不愿意花钱,用人单位削减开支,把大量服务业的人给挤出来了。

如今经济下行,制造业受影响不小,不过不是最重要的。服务业受到的冲击最大,挤出来的人口最多。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纳闷,为啥不扩大工业呢?

扩大不了啊,工业是订单驱动的,也就是有人要买你的东西,你才能扩大。如果盲目扩,最后就是产能过剩,产品卖不出去,烂在仓库里,破产倒闭。我们的订单主要来源于外贸和自己消费,这两个现在都有点疲软,怎么扩产能?

也正是现在这种组合在一起的麻烦,才导致国家只好使用最后一招,也就是无论如何把钱发下去,给那些活不下去的。

“以工代赈”,这个词的意思就是本来要直接发钱,后来想想,还是让他们去做点事,谁缺钱谁来。

这样也有个好处,一方面防止大家躺在家里等着领钱,导致那些有工作的人也不去上班了。美国之前就发生过这事,疫情刚开始大规模发钱,导致很多人上班还不如不上班,干脆辞职回家领钱了。

而且官方公文里说的很清楚,“能组织当地群众务工的尽量不用专业施工队伍”,啥意思呢?就是要低效,低效才能大量吸纳人力。大家觉得不如恢复八抬大轿得了,其实“以工代赈”这个词的意思就是发钱为目的,效率几乎不考虑的。

所以说,经济问题是接下来的重中之重。毕竟这种以工代赈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毕竟政府的钱并不是“无根水”,需要从其他盈利部门转移。如果印钱也不是不可以,只是代价太大,可能会摧毁整个社会根基,因为人民币和美元不一样,没法走出去,印出来也只能内循环,自己的代价自己承担。

而经济的核心,就是恢复信心。

那恢复信心有啥办法吗?

必须坦言的是,没啥特别好的办法。

大家可以去看看各路专家的描述,我就不知道他们能不能说服自己。承认没啥好办法就那么难吗?

那没啥好办法,不好的有没有?

消费信心这玩意就跟人的自信似的,可能经历一些不好的事慢慢打击的不行了,很自卑。但是如果停止打击,慢慢不断地累积微小成功的经历,信心就回来了。

也就是说,从现在来看确实没啥特别好的办法短时间内重振大家的信心,不过稍微花点时间,大家慢慢淡忘了去年那种充满不确定性的日子,觉得生活又回到了正轨,慢慢该做生意做生意,该消费的消费,也就恢复了。

咱们经常听说一个词,叫“刺激消费”,讲真,消费是最不需要刺激的东西,花钱这事还需要有人刺激?

说白了,还是稳定的预期,人都是活在预期里的,预期又是现实的折射,最好的预期是未来“越来越好”;比较中间的是"以后也就这样了";最差的就是“这个世界越来越烂”。大家能咬牙背上三十年贷款买房,还不是觉得未来越来越好嘛。

去年那种情况,最无奈的事,就是改变了最近几十年来中国持续向上的预期,让大家觉得原来我们国家也会发生这种事,并且怀疑将来会不会还会有。一旦接受了这样的设定,自然就倾向于保守,保守创业(不创业),保守消费(不消费),保守生孩子(不生孩子)。最后保守的代价会反过来让所有人承担。

不过好在人的观念变化的很快,比如从去年元旦开始,哪都是人山人海,就好像疫情从没存在过一样,大家记得之前热炒的各种“新型病毒”不?现在也都没人提了。再看看昨晚各地元宵人挤人,如果不出意外,今年就把之前的不快忘得差不多了,然后开始消费,商家开始招人扩产,经济也就“慢启动”了。下图是2023年元宵节河南新乡的人流:


预期,是所有经济行为的核心和基石。你不会去叙利亚搞投资,你也不可能到索马里买房,因为大家对那些地方的预期彻底崩了。

尤其我们当下,随便一个项目和技术的开发都需要很多年,可能在这些年里会吸收很多劳动力。但是如果预期不明,那大家干脆不投资了,把钱存起来,苟着,爱咋咋地。

我们以前说,“稳定压倒一切”,现在更应该强调这一点,社会稳定,治安稳定,经济政策稳定,让大家有恒心,不再担心随时到来的巨变,才能预期稳定。

只有大家不再担心未来随时会有那种改变自己前半生的巨变,各种投资、买房、生儿育女才会顺利进行,到时候才能重新进入那种正循环。再这个基础上,再把国家兜底、公平公正法制什么的稳步推进了,社会里那么多人,总会有人带着大家从各个层面突围。

前几天看到一个说法,说芯片本身就是华人最擅长的,因为全世界几乎所有的芯片公司核心骨干都是华人。这个说法多少有点主观主义,因为没看到专门统计,不过考虑到台积电的张忠谋,AMD的苏姿丰,英伟达的黄仁勋,也能看出来华人无论是在技术还是管理层面都不弱于西方。

唯一需要的,就是那种开放、自由、稳定的环境,让天才和孩子们发挥自己的天赋,拥有了土壤,也有种子,不信长不起来参天大树。到时候再通过转移支付,可以补贴那些被技术淘汰下来的人,这可能是唯一出路了。

联系我们:txm176(值班微信)广告及商务合作:电话18660411611投稿及采访约谈: 邮箱447377407@qq.com

版权声明: 制造界除发布原创文章外,亦致力于优秀文章的交流分享。 转载须注明文章来源和作者; 申请转载授权请在文末或后台留言。 版权所有,违者必究。

阅读本书更多章节>>>>

本文链接:http://www.kjpai.cn/news/2023-02-08/52263.html,文章来源:王者荣耀,作者:admin,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