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派

跨境派

跨境派,专注跨境行业新闻资讯、跨境电商知识分享!

当前位置:首页 > 国内电商 > 疫情三年,中国“经济四极”的民营上市公司怎么样了?|总资产_网易订阅

疫情三年,中国“经济四极”的民营上市公司怎么样了?|总资产_网易订阅

时间:2022-12-17 17:24:54 来源:王者荣耀 作者:admin 栏目:国内电商 阅读:

标签: 订阅  资产  经济  中国  疫情 
阅读本书更多章节>>>>


刘晓庆 谷耀鹏 师博园/文 截至2022年7月15日,A股上市公司数量为4833家,其中民营上市公司(注:本报告中“民营上市公司”指的是同花顺iFind提取的发行人企业性质为“私营”的上市公司)。数量为3067家,占比63.46%,剔除掉金融行业,民营企业数量为3048家,占比63.07%。本报告选取民营上市公司数量最多的五个区域(以下简称“重点区域”)广东省(547家)、浙江省(498家)、江苏省(445家)、北京市(245家)及上海市(211家),以期分析五个重点区域民营上市公司发展状况、产业布局等。

一、重点区域发展共性

(一)重点区域行业分布

重点区域民营上市公司行业分布相似,细分行业却不尽相同。从企业数量占比来看,重点区域行业集中分布在信息技术、工业、医疗保健、非日常消费品和原材料五大行业。但各区域侧重略有不同,北京市以信息技术行业、工业和医疗保健行业为主导,三大行业企业数量为194家,占比79.18%;广东省、江苏省、浙江省则以信息技术、工业、非日常生活消费品和原材料四大行业为主,四大行业民营上市公司总数量占比均超过该省份总民营上市公司数量的八成;上海市则以信息技术行业、工业、医疗保健、非日常生活消费品和原材料五大行业为主,五大行业民营上市公司数量为182家,占比86.26%。从细分行业来看,在工业的细分行业中,北京市电气设备、航空航天与国防两项资本品、商业和专业服务业两大细分行业并驾齐驱,其他四大区域主要以资本品为主;在信息技术行业的二级细分行业中,北京市以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为主,其他四个区域则以电子设备、仪器和元件等技术硬件与设备见长。

北京市医疗保健行业发展较快。2021年,北京市新增民营上市公司数量占据首位,2021年新增10家,江苏省和上海市并列第二位。在其他行业中,北京市新增上市公司数量并不占优势。

(二)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作用明显

龙头企业在带动区域经济、产业行业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从重点行业重点区域的表现情况来看,与新冠肺炎疫情前的2019年相比,工业行业中,2021年,广东省工业行业民营上市公司的营业收入累计增长率最高,为46.58%,主要系顺丰控股营业收入规模及其增长率过高影响。2021年,顺丰控股的营业收入为2071.87亿元,与2019年的1121.93亿元相比,增长84.67%;信息技术行业中,江苏省民营上市公司的营业收入的累计增长率最高,为47.3%,主要系集成电路和光伏发电等产业的影响。2021年,营业收入超百亿的江苏省民营上市公司,天合光能、上机数控、东山精密、通富微电、亨通光电、长电科技和中天科技7家的营业收入由2019年1480.76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2209.38亿元,增长49.20%;医疗保健行业中,北京市当之无愧成为第一,其营业收入累计增长率为57.82%,主要系百济神州、万泰生物、热景生物、乐普医疗等企业的营业收入3年内增长了172.25亿元,增长1.42倍;原材料行业中,浙江省独占鳌头,营业收入累计增长率为71.79%,其中8家企业营业收入3年内增长了2393.35亿元,其中荣盛石化的营业收入增长945.24亿元,金田股份的营业收入增长401.75亿元。(三)民营上市公司出现增收不增利现象

从近几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实现增长的企业数量占比情况来看,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民营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普遍下降。在2021年,企业业绩反弹,营业收入实现同比增长的企业数量占比大幅增加,且已经超过2019年的占比水平。但净利润却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近几年,重点区域净利润不低于0,且实现同比增长的企业数量占比均呈现下滑趋势。数据显示,2021年,重点区域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的企业数量占比均不低于75%,且均超过2019年的水平;但净利润为不低于0,且实现同比增长的企业数量占比均不超过55%,增收不增利的现象凸显。原因主要有:一是营运成本增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各地防疫政策收紧,导致出现病例的区域几乎暂停工作,企业生产随之停滞,产量减少的同时,人工、房租等运营成本不变;二是原材料成本增加;三是针对中小微企业的纾困政策并不能完全覆盖上市公司群体,上市公司并没有享受到太多政策红利。

二、四地市民营上市公司发展特点

(一)上市企业数量

以民营科创企业为主的中关村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策源地,集聚2.8万家高新技术企业。近年来,中关村为资本市场输入一大批符合“三创四新”标准的创业板上市公司、符合科创板标准的“硬科技”上市公司、符合“科创型中小企业”标准的北交所上市公司。数据显示,北京市创业板民营上市公司数量为101家,占北京市民营上市公司数量的41.22%;科创板民营上市公司数量为49家,占比20%;北交所企业数量为12家,占比4.49%;北京市这三个板块的民营上市公司数量占北京市民营上市公司数量的明显高于其他区域。此外,主板的民营上市数量占比却低于其他四个重点区域,主要系主板重点支持传统的成熟企业的发展。值得注意的是,近三年,江苏省集中发力,在科创板和北交所板块异军突起。江苏省以科创板65家、北交所15家,两板总数量占据第一位,主要系《江苏省推进高新技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中指出,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在“科创板”上市。此外,2021年,得益于《江苏省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制定,以及江苏省鼓励企业上市的决心与政策扶持力度,江苏省新增民营上市公司数量为 81家,同比增长58.82%,新增上市数量是2018年的6.23倍;而北京市新增上市公司数量相对放缓,2021年,北京市新增民营上市公司35家,新增上市公司数量于2020年持平,是2018年的5.83倍。

(二)市值增长

2021年,重点区域民营上市公司的总市值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增长。近四年,北京市民营上市公司总市值增长了2.7倍,远高于其他区域。从每年的增长率来看,北京市民营上市公司总市值在2019年同比增长71.22%,2020年同比增长83.07%,远高于其他区域的总市值增长率。2021年,北京市的民营上市公司总市值同比增长18.04%,占据第四位,稍显不足,主要系2021年,总市值增长率最高的是以集成电路、新能源发电及新能源汽车为主的产业链上下游公司,这些行业及细分领域偏制造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发达的城市。

(三)营业收入、净利润长期增长情况

北京市民营上市公司增长韧性更强。相较于新冠肺炎疫情前的2019年,在2021年,北京市营业收入累计增长率为 34.51%,仅次于浙江省的38.20%;相较于2018年,北京市民营上市公司的营业收入累计增长率为51.05%,位居第一。从营业收入累计增长率最高的前100名企业来看,其行业主要分布在以半导体产品与设备为主的信息技术行业和以制药、生物科技和生命科学为主的医疗保健行业(共54家),而这两大行业,北京市占14家,位居第一。

北京市重点行业营业收入长期增长情况喜人。与2018年相比,北京市重点行业营业收入累计增长率均名列前2位。其中,工业行业营业收入累计增长率为52.17%,仅次于上海市的53.61%,北京市工业行业的增长主要系三一重工和三一重能的营业收入从2018年到2021年增长了594.32亿元;信息技术行业的营业收入累计增长率为53.66%,仅次于江苏省的59.64%,北京市信息技术行业的增长主要受北京君正、兆易创新等企业营收增长的影响;医疗保健行业营业收入的累计增长率为93.40%,主要系6家企业营业收入增长不低于10亿元,共增长239.91亿元,需要注意的是,上海市这一累计增长率74.26%,大有赶超之势;原材料行业营业收入累计增长率为71.13%,仅次于浙江省的74.81%,北京市原材料行业营业收入大幅增长的原因主要系东方雨虹2021年营业收入较2018年增长了178.88亿元。

在营业收入、近四年净利润不低于0且连续三年净利润均不低于20%的综合指标中,共有69家企业符合条件。其中北京市、广东省、浙江省均有15家,并列第一;江苏省13家,上海市11家。重点区域经营业绩增长与其行业布局关系较大。北京市信息技术行业的业绩增长主要源于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机遇以及“缺芯潮”引发的芯片涨价;北京市医疗保健行业的业绩增长,则得益于北京市产业布局,以及近三年生物医药企业业绩大幅增长的影响。上海市信息技术行业业绩增长过快的主要原因是半导体产品与设备行业发展较快;广东省、江苏省和浙江省则是制造业较为发达。

(四)研发强度增长

从研发强度来看,2018—2021年,重点区域研发强度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市民营上市公司近三年研发强度均在7%以上,远超其他4个区域,北京市企业科创属性得以彰显。重点区域高研发强度企业数量占比不断提升,北京市高研发强度企业数量占比位居第一。从重点行业重点区域研发强度来看,除原材料行业外,北京市民营上市公司在工业、信息技术行业、医疗保健行业的研发强度均位列第一,其中信息技术行业平均研发强度更是超过10%;医疗保健行业研发强度高达25%。北京市致力于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集聚高端创新资源。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1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北京在全球科技城市集群榜单中排名第三。科研实力上,中国最好的学科近1/2集中在北京,“两院”院士占全国1/2,国家重点实验室占全国1/3。2019年,北京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6.31%,居全国之首;全市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32件,位居全国第一,是全国平均水平的近10倍;全国近一半世界500强企业总部和大量独角兽企业汇聚北京。

32家企业综合创新能力占优。综合近四年研发强度、营业收入、研发费用均排名前500的企业,筛选出32家优质民营上市公司,其中广东省12家、北京市和浙江省各8家、江苏省3家、上海市1家;分布在信息技术行业(21家)、工业(6家)、医疗保健行业(4家)、通讯业务(1家)。这32家企业是民营企业最高科技研发与应用的表率。(五)股权融资规模

北京市平均首发实际募集资金规模最大。剔除掉未披露首发募集资金的企业数据,重点区域共有1942家民营上市公司披露首发募集资金,其中,平均首发实际募集资金最大的区域是北京市,其次是上海市。从首发实际募集资金排名前100的企业来看,浙江省有23家企业,位居第一;北京市和广东省均为21家,并列第二;江苏省19家;上海市16家。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市医疗保健企业百济神州首发实际募集资金规模最大,为216.3亿元。(六)总资产增长

2018—2021年,北京市民营上市公司总资产增长46.61%,增长率仅高于广东省;2019—2021年,北京市民营上市公司总资产增长33.82%,位居第三位。值得一提的是,医疗保健行业总资产规模由2018年的686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1703亿元,增长148.25%。2021年,重点区域民营上市公司总资产排名前100的企业中,浙江省33家,广东省28家,江苏省21家,北京市10家,上海市8家。分行业来看,总资产排名前100的民营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信息技术(25家)、工业(18家)、非日常生活消费品(16家)、原材料(15家)等行业。在分布最多的信息技术行业中,其细分行业主要为技术硬件与设备(16家)、半导体产品与设备(6家)及软件与服务(3家)。整体来看,工业、制造业行业企业总资产规模相对较高。信息技术行业总资产规模较多的企业偏向于半导体产品与设备等细分行业。北京市因其行业特点,企业资产规模相对较低。

(作者就职于中关村上市公司协会研究部)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阅读本书更多章节>>>>

本文链接:http://www.kjpai.cn/news/2022-12-17/42571.html,文章来源:王者荣耀,作者:admin,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评论